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部分城市公积金“吃紧”探因:楼市交易活跃 房价上涨较快

2016-06-02 14:01:00

 

来源:互联网

部分城市公积金“吃紧”探因:楼市交易活跃 房价上涨较快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5月31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印发《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2.50万笔、11082.63亿元;全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454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89490.36亿元,缴存余额40674.7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56%和9.79%。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56970.51亿元,年均增长15.74%。期末缴存余额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9.63%。而2015年住房公积金余额超过4万亿元背后,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正呈现逐渐上涨的态势。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公积金缴存规模同比上涨,这和公积金购房政策宽松后购房者认同此类公积金制度有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公积金缴纳制度方面进行了规范,提高了缴纳额度和缴纳规模,这使得整个公积金资金池可以做大。

而在公积金使用方面,《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1098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92%;占全年缴存额的75.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提取总额48815.64亿元,占缴存总额的54.55%。

“提取额度大规模增加,这和住房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公积金提取效率提高等有关系。这对公积金资源的利用显然是比较有意义的。目前是一个资金成本相对便宜的阶段,因此在房价上涨或者预期上涨的过程中,对公积金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成为共识。”严跃进透露。

另外,今年初,央行、住建部、财政部三部委发布通知,自2月21日起,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这意味着,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可以每年多获得160亿元的收益。严跃进认为,在提升公积金收益,用足、用好公积金的政策导向下,预计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上涨的形势仍会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使用住房公积金的主要方式,个人住房贷款也出现大幅上升。

《报告》显示,2015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2.50万笔、1108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44%、68.10%。年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499.33万笔、53349.7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4.34%、26.29%。2015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864.5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即个贷率)80.80%,比上年末提高11.91个百分点。

严跃进表示:“个贷率过低,表明公积金的支持贷款购房的力度不够,但是过高又表明公积金余额趋紧。一般以85%作为警戒线。”此前,已有部分城市的公积金使用情况超越了“警戒水平”。南京、南昌、武汉等城市公布的住房公积金报告显示,这些城市的个贷率已经超过100%。

此次《报告》显示,个贷率超过85%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0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重庆和贵州。其中,天津个贷率为101.46%,成为唯一超过100%的省级区域。而甘肃、黑龙江、西藏、青海等地的个贷率不到60%。在业内专家看来,个贷率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活跃,房价上涨快的区域。

而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西部地区,个贷率相对比较低。

部分城市公积金“吃紧”,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这与市场交易活跃、公积金资源的使用门槛较低等因素有关系,如果提取额度过高的话,整个公积金库存额度比较少,会影响后续购房者尤其是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再使用公积金。

另据新华网报道,近日,江西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5年为职工办理各类提取金额为18.5亿元,发放贷款总额达到29.7亿元,而2015年归集住房公积金只有26.6亿元,中心释放沉淀资金近二十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公积金月均提取及放贷总资金需求量接近4.3亿元,而归集额月均在2亿元左右,资金缺口约在2.3亿元左右,中心的个贷率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4月底个贷率已达到了97.15%,远超出个贷率85%的警戒线,中心资金十分紧张。

对此,江西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确保中心各项业务工作平稳运行,并保证已受理的个人贷款如期发放,个人购房、退休等提取按时支付,经中心研究,按照南昌住房公积金管委会的要求,7月1日起停止执行职工购房“可提可贷”政策(南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于2015年11月停止执行)即只能在提取公积金支付房款和申请公积金贷款之间“二选一”:即同一套住房提取了公积金支付房款的,不能再申请公积金贷款;申请了公积金贷款的,不能再申请提取公积金付房款(含夫妻双方或共同产权人)。

原按月划拨及按年提取公积金还贷政策不变。

(中经新媒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