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成本剧降 百亿利润有望延续
华能国际:成本剧降 百亿利润有望延续
火电行业在近两三年不但摘掉了亏损的历史帽子,而且其盈利水平持续攀高,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盈利的“黄金期”。
在国内火电巨头中,华能国际(600011.SH)更是预计去年净利润超100亿元。如此高的盈利也促使这个电力巨头在煤炭中转、核电、风电等领域多面开花。《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未来最大的亮点是巨额资产的注入预期。分析人士指出,该公司大股东华能集团若在火电最好时期启动资产注入,那么华能国际上百亿的净利润不但有望延续,而且增厚或超过数十亿元。由此,目前华能国际不高的股价,或仍有较大涨幅空间。
煤价下跌成本大降
处于国内发电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领头羊”位置的华能国际,受益于上游煤炭市场价格疲软,继2013年的业绩爆发式增长之后,2014年公司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已成定局。由此,这个火电龙头股,一直受到大资金的关注。
该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6.27亿元,同比下降4.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96亿元,同比增长8.80%。也就是说,2014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将超过100亿元。
值得分析的是,在实现上述百亿净利润的背后,公司前三季度发电量和售电量同比双降。截至去年9月30日,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累计完成发电量2230.4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66%;累计完成售电量2108.05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60%。该公司表示,发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全国多条自西向东送电的特高压线路投产,挤占了东部沿海地区火电机组的发电空间,而公司在东部地区火电机组占比较高,受影响程度较大等。
行业分析师徐明认为,在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不佳,社会用电总量未有大幅增长的环境下,尽管该公司发电和售电量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成本下降,尤其是电煤价格的下降,而取得超过百亿的净利润。可以说,在吨煤200元左右的价格下,火电行业躺着也大赚特赚。
招商证券投资顾问刘元东也分析指出,粗略估计,火电龙头华能国际,去年受益于煤炭价格带来的成本下降约近十亿元,而且在发电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其他成本也未见增长,由此带来较高收益。
2014年10月,华能国际公告,控股股东华能集团拟向其注入价值92.75亿元发电资产。上述百亿净利润,在去年华能集团90多亿资产注入前基本已经实现,而2015年随着新近注入的资产产生收益,其未来利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空间。
资产注入预期
上述资产注入在2015年新年已经完成,将对该公司全年贡献16亿元左右的净利润。也就是说,资产注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效今年将可以看到。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公司完成以73亿元受让华能集团持有的海南发电1.8%、武汉发电75%、苏州热电53.45%、大龙潭水电97%、花凉亭水电100%股权;完成19.38亿元受让华能开发持有的巢湖发电60%、瑞金发电100%、安源发电100%、荆门热电100%、应城热电100%股权。
2014年1~5月,目标公司税后利润合计8.8亿元,交易标的所对应利润合计7.19亿元。本次交易是华能集团支持华能国际发展承诺的具体落实。
瑞银证券最新的研报指出,2015年煤价仍将疲弱,因为政府限制进口煤等政策对煤价的支撑作用有限,国内煤矿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严重。华能国际未来装机增长或主要来自气电和资产注入。
同时分析认为,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有望持续获得母公司资产注入,但具体规模和时点不确定。另外,该公司历史上保持了领先于同业的回报率,负债情况也好于同业,这将有助于公司自身扩张或收购母公司资产,近期公布的注入资产的估值很具吸引力。
华能国际证券办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资产的注入以及业绩问题都披露过,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