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多次并购无果业绩现疲态 银河生物转型遇阻

2021-08-07 20:07:16

 

来源:互联网

多次并购无果业绩现疲态 银河生物转型遇阻

8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多次并购无果,自2015年转型以来,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00806.SZ,以下简称“银河生物”)的业绩表现依然不乐观。

银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12%。其中,2017年1~9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805.97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26.58%。

对于上述业绩波动,银河生物在邮件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系医药研发持续投入及受行业政策变动的持续影响,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绩不及上年所致。

事实上,自2015年进军医药生物领域以来,银河生物也进行过多项大手笔的布局,先后多次筹划并购不同业务类型的生物医药标的并悉心推进创新药研发。不过,记者注意到,银河生物多数并购最终以无果结束,尚处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也并未给公司带来令人满意的收益。

连续多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梳理财报发现,银河生物在2009年~2016年的8年时间里,其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09亿元、-2.19亿元、-593.18万元、-2556.37万元、-6518.83万元、-1854.84万元、-116.48万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据公司公告,银河生物前身系北海银河股份公司。2013年,为了更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中文名称由“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为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和战略规划,公司名称再次发生变更,由“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公司名称变更,公司经营范围也开始在“高科技项目投资、变压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上增加了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及存储、基因检测、药物筛选、抗体平台、个体化治疗、移动医疗等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类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技术服务。

此后,银河生物相继披露“银河投资与其控股股东银河集团共同设立60亿元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收购得康生物60%的股权”“成立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设立南京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告,开始大手笔地全面转型生物医药产业。

不过从目前来看,银河生物的转型尚处攻坚期。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银河生物医药生物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由2015年的60.88%下降至2016年的35.62%。银河生物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医药生物业务的毛利率为44.48%,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9.47%。

银河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公司医药生物板块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免疫细胞治疗业务受卫计委暂停免疫细胞临床应用的影响,业务发展受挫。

此外,银河生物应收账款不断攀升,2015年~2016年,银河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4.4亿元和4.7亿元。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已至6.76亿元。2017年1~9月份,银河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91.93%。

“蛇吞象”收购承压

今年9月份,银河生物宣布拟现金收购远程心界不低于66.776%的股权,并协调争取能收购远程心界医院100%的股权。经各方协商确定,初步预计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总体估值在50亿元至60亿元之间。

不过,从银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2017年1~9月份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仅有31.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76亿元。而远程心界即使按50亿元估值,66.776%的股份价值33.39亿元,此次收购也被业界看作是“蛇吞象”。

学者、评论人布娜新提醒:虽说现金收购不必经过证监会审核,但仍然绕不开交易所问询这一关。交易所也会重点关注收购现金的来源和收购标的质量。对于收购现金不足的上市公司而言,未来面临的交易所问询压力也会不小。

对此,银河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收购资金来源于上市公司申请并购贷款,目前公司已对接意向的资金提供方,预计在重组方案获批后提供并购资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0.08%,银行信用良好,不存在违约和不良负债余额,公司具有一定的债务融资空间。同时,公司拟通过分期付款、支付金额与每年承诺业绩实际完成情况挂钩等方式,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和现金支付压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