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宝钢武钢重组传闻未获证实 但资本的热情却就此点燃了…

2021-08-07 21:04:04

 

来源:互联网

宝钢武钢重组传闻未获证实 但资本的热情却就此点燃了…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央企兼并重组的消息近期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昨日,有外媒报道称,中国将考虑创建南北钢铁集团。这再一次引起了业内的热议。

华尔街见闻8月1日援引彭博报道,有知情人士称,中国计划合并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创建南方钢铁集团;并计划合并首钢集团和河钢集团,创建北方钢铁集团 。该计划尚未最终确定,可能存在变数。其中,宝钢和武钢的钢铁资产将注入宝钢的实体内,成为南方钢铁集团旗下的南方钢铁股份公司;两家公司的非钢铁资产将注入武钢的实体内,成为南方钢铁集团旗下的南方钢铁实业公司。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随后就此事向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相关人士求证,双方均回应,目前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官方也没有相应的消息可以发布。

武钢集团宣传部主任张文远介绍,因为重组涉及到国资委和宝钢集团,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如果有的话,会第一时间在官网公布。

宝钢集团新闻办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在进行战略重组,两家企业也是国企改革的试点单位,除此之外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

宝钢武钢合并传闻点燃市场热情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表示,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格局,仍会出现北方的钢铁产品运往南方市场的现象。

据了解,中国的钢铁产业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华南地区几乎没有类似的大型钢企。卓创资讯师李祾譞分析,此前是因为北方是煤炭与铁矿石的资源密集区。

2012年,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钢铁项目分别获批开建。在钢铁行业过度竞争的情况下,两个钢铁项目的开建,将会加剧钢铁产能的过剩情况。但是如果宝钢与武钢合并,可以有效统筹两座钢厂的生产情况,避免两者在华南钢铁市场的竞争。

据公开资料显示,武钢曾经对湖北鄂钢、广西柳钢和云南昆钢进行了重组,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中建材大宗网高级分析师张琳分析,“武钢之前进行跨区域重组,是想把西南地区的钢铁市场纳入自己的市场份额之内,不理想还是因为管理不统一或是没有协调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宝钢武钢的合并并没有确切消息,但仍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一阵骚动。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这一消息点燃了市场供给侧改革升温预期,并再度在期货市场刮起“黑旋风”。昨日,螺纹钢期价大涨2.09%,收报2495元/吨。现货方面,沙钢将8月上旬螺纹钢出厂价格上调70元/吨。铁矿石期价涨幅更高,昨日上涨3.95%,收报486.5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系的商品近月巨量持仓历史罕见:螺纹1610合约现在仍然有180万手持仓,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情况;而铁矿石近月1609合约还在增仓,不符合以往7月初移仓完毕的惯例。

“资金博弈是昨日大涨的主要原因。多空积累在近月的持仓已经和基本面的变化无关了,现货淡季涨跌都不明显。近月持仓过多,而空头不可能有这么多货交割,这使得空头在心理上形成弱势。”兴业期货分析师李文婧表示。

而多头资金敢于博弈的最大筹码,便是供给侧改革,这是2016年国家重点实施的任务之一,长期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的钢铁和煤炭行业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象。伴随钢铁行业国企重组工作的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升温。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也报道表示,最受市场关注的还有两家企业的金融资产,其中宝钢集团的金融板块包括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此前宝钢集团就主导过*ST韶钢的重大资产重组,希望通过资产置换,将*ST韶钢的钢铁资产并入宝钢集团,宝钢集团旗下金融资产借壳*ST韶钢上市。等来的结果却是*ST韶钢公告称,拟置入金融业务资产规模较大,涉及多个金融行业及相关证券监管政策的要求和限制,税务成本高,在相应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决定终止重组。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金融资产借壳上市,监管层本身就不太鼓励,在过去一段时间,金融资产包含了违约等很多潜在的风险。

华菱钢铁7月17日发布了钢铁资产置换金融资产的重组预案,或将成为国内首家钢铁换金融的案例。但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此次的重组却被牵出诉讼事件,置换的金融资产中,湖南信托存在标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未决诉讼共11起,涉及金额合计约6.2亿元。

沈萌认为,信托在目前国内法律法规下面,是比券商和期货更为灵活的牌照,信托业可以做的太多,反而会蕴藏了更多的风险。

央企兼并重组加速,供给侧改革升温

此外,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工作作出部署,其中重点实施“四个一批”。

具体到钢铁行业领域,《意见》指出,要稳妥推进钢铁企业重组,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过剩。同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大力压缩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