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串行儿】14道停牌公告背后:格力确认造车

2021-08-07 21:39:29

 

来源:互联网

【串行儿】14道停牌公告背后:格力确认造车

本报记者罗辑成都报道

格力进军汽车新能源领域终于“亮剑”。

日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以下简称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某论坛上主动提及,“外界纷纷传言格力将涉足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今天我来捅破这层窗户纸: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

事实上,格力在原有业务上面临体量突破瓶颈,董明珠曾不止一次发出“未来五年再造一个千亿元格力”的豪言壮语,在近年来格力加快了多元化发展速度。今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公告》,而其交易的标的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

银隆新能源与格力均被视为珠海装备制造业的明星企业,与格力不同,银隆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

在整车制造方面,由于在近年来先后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银隆新能源产能“阔绰”。数据显示,2015年,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同时,该公司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的生产能力。此外,其电池方面产能也达到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兆瓦)的生产能力。

实际上,自2009年起,银隆新能源进行了产业化投资布局,其目标为打造从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到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面对这么大的一盘棋,董明珠的口径几经变化。在上述收购案公告部分预披露信息后,曾有媒体以格力是否进入新能源汽车、造车行业询问董明珠。当时得到的回答是“格力还没计划,但未来不排除结合格力的技术和优势来涉足汽车部件相关领域”。近期也有媒体报道,董明珠就该收购案介绍,“银隆的钛酸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上的技术优势明显,而格力在电机、电控、空调、模具、钣金等方面本身就具有技术优势,这与银隆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上有很高的契合度,收购银隆力可以实现技术协同。”

无论如何,5月30日,珠海格力电器发布《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继续停牌公告》,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开市时起继续停牌。这是格力电器在今年2月22日申请停牌以来,接连发布的第14份停牌公告。

公告显示,格力就被收购标的银隆新能源的各项尽职调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而未来格力是否造车、如何利用银隆新能源的产业优势完成布局,还需要等待公告的披露。

不过,在董明珠首次挑明格力进军造车的同时,还提及“最近几年来,格力进行多元化投资,电冰箱、电饭煲、手机等产品接连面世,格力现在转型生产其他产品,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技术、有品质在做支撑。时代在变化,格力的经营思路也在发生转变。不少人在质疑,如今我们频频玩跨界,是否有些不务正业?格力用行动阐述当前格力的目标是多品牌经营,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整车制造往往作为外围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钥匙”,目前高调宣布造车计划的非产业资本不在少数,除BAT三巨头外,乐视今年已展示其概念车同时有传闻称其完成50亿元的首轮融资。然而,这一轮投资风口下,即将到来的究竟是创新转型还是泡沫,暂时似乎无人能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