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企封杀去哪儿网的背后
三航企封杀去哪儿网的背后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日,南方航空、海南航空、首都航空等三家航空公司集体宣布暂停与去哪儿网合作一事引发业内关注。事实上,虽然航空公司与OTA企业此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矛盾,但如此公开化的表态还尚属首次。针对暂停合作一事,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此事主要在于航空公司为了应对监管层提高直销比例的要求而做出上述表态。
去哪儿网遭联合围剿?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5年12月31日晚间,南方航空发布声明称,由于近期南航收到多起关于旅客在去哪儿网购买客票引起的投诉,相关投诉涉及到用户购买南航机票时的价格公正及退改权益,对部分旅客的出行造成了影响,甚至使旅客蒙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南航决定即日起暂停与去哪儿网的商务合作,并关闭南航在去哪儿网的旗舰店。
随后,海航集团旗下两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和首都航空也相继发布了措辞一致的声明 ,称收到大量在去哪儿网购票的旅客的投诉,因此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关闭海南航空去哪儿网旗舰店,建议旅客通过官网、APP等自有渠道购买机票。
对于此事,去哪儿网方面则回应称,是由于航空公司提出将去哪儿网网页上的机票展示由价格排序改为时间排序,但未能达成一致,所以暂停合作。
双方的声明各执一词,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海南航空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并不了解去哪儿声明所述的内容;由于正值假期,在未与市场部沟通的情况下不方便表态。他同时指出,暂停合作是由于去哪儿上面投诉过多。
另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去哪儿上面的问题确实很多,而且经常出现,所以我们需要经常和他们进行交涉。”由于与消费者进行直接接触的是航空公司,因此很多消费者将责任怪罪在航空公司身上,令其头疼不已。
去年12月15日,在上海市消保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携程网、去哪儿网、阿里旅行网和同程网四大在线旅游网络平台(OTA)被点名批评。OTA普遍存在疑似修改退票规则的行为,低价产品不退改,低价产品“捆绑强卖”的情况。
事实上,早在2014年,南航和东航就曾向一些OTA企业下发了一份《关于规范互联网机票销售秩序的通知》,要求“代理人在携程、去哪儿、淘宝上销售机票时,需在订票页面展示其取得航协资质时使用的代理人名称,以及航协资质号”。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缺少在线旅游平台的配合,相关措施进展并不如意。平台通常以不知情为由回应投诉问题,避免责任。
有业者指出,去哪儿所谓的“在暂停合作期间,消费者可以继续在去哪儿网上正常购买南航和海航的机票”说法颇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去哪儿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海航和南航的机票,并继续销售,似乎两大航空公司也难以控制。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此番三大航空公司同时宣布与去哪儿中止合作,这背后有两大可能,一是在线旅游的竞争对手给去哪儿一个新年“下马威”,因为如今去哪儿的机票代理份额越来越大。二是与去哪儿的“穿山甲”计划有关,该计划有利于去哪儿提升自己的机票业务,但是却在一定深度上伤害了航空公司方面的利益,因此航空公司方面愤怒地中止与去哪儿的合作。
那么,什么是“穿山甲”计划呢?
据悉,去年11月,去哪儿网高调推出了一项“新福利计划”,称将以C2B(消费者到企业)的模式颠覆传统机票销售模式。该项目随后被媒体证实,它正是去哪儿网内部代号“穿山甲”的高度机密计划。这是一个全新的机票交易系统,采用“预约出票”的方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价格进行预约支付后,供应商在后台进行抢单出票。该系统在上线一周后已覆盖绝大部分国内及出境航线。
知情者透露,去哪儿网此前表示,这个全新的交易系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机票经纪人”的服务,帮助用户找到更高性价比的机票产品。根据去哪儿网披露的最新数据,在上线一个月内,“穿山甲”的国际机票出票量已经占到了全网的70%。
去哪儿当时的想法是,互联网+时代,买卖之间的信息壁垒已经被逐步瓦解,所有价格和交易环节都变得公开透明。对于代理来说,靠掌握不对称信息来赚取丰厚利润以及躺着收取佣金的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穿山甲”的全新交易模式,对代理人来讲就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牌.。
也有来自航空公司方面的消息称,由于去哪儿的机票代理有不规范之处,甚至还有一些“黑代理”出现,加之航空公司一直也很希望提升自己的直销份额,所以与OTA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双方处于博弈状态,这些或许都导致了发生几大航空公司暂停与去哪儿合作的风波。
暂停合作 目的何在?
据北京商报报道,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提高直销比例是三家航企发难去哪儿网的主要原因。海航、南航、首航中断合作的公告中,虽然均以“客户投诉”装点门面,但其后建议客户通过航空公司官网、App、正规旗舰店等自有渠道购票的内容显然暴露了航企提高直销比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