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药品“高价”中标 湖南地方版带量采购遭质疑
个别药品“高价”中标 湖南地方版带量采购遭质疑
本报记者 伍月明 广州报道
“抗菌药比矿泉水还便宜, 还能吃吗?”对于湖南启动的抗菌药带量采购,有网友质疑。
4月15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抗菌药物专项集中采购中标结果的通知,部分抗菌药降价幅度达到70%,也不乏有抗菌药的价格低于1元,由此被戏称为“矿泉水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药价大幅下降,有利于为患者减负,但地方药采平台在带量采购上的“试水”仍受到些许质疑。《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乏有业内人士直指采购规则的层次划分不明,仍有企业高价中标。
对于带量采购政策给企业业绩带来的影响,记者致电致函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0630.SZ)、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0812.SH)等多家药企,其中,拜耳公司回应记者,始终全力支持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做出自身最大努力,让中国患者能够更多获益。不过,对于记者所提及的,相关药品中标后是否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上述企业均没有对此给予答复。
4月23日~27日,记者多次致电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其相关业务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采访函转交至领导,目前仍在走流程。”截至发稿,记者并未收到其回复。
目前,带量采购“国家和地方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也在形成。山东、江西、河北、武汉等省市均在以省、市为单位,探索地方版的带量采购。
药价“跳水”
为了降低虚高的医药价格,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抗菌药物带量采购。
4月15日,湖南对抗生素的专项采购中标结果公布,共52个品种154个品规中标。中标企业除了一些中小企业外,还有国药集团、上海上药、华北制药等龙头企业,跨国药企方面仅有拜耳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湖南省抗菌药带量集采的降价幅度非常大。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我国头孢菌素类制剂仍然是最大类别的全身用抗细菌药物制剂。从主要品种销售额来看,2018年,我国头孢菌素类制剂市场前十五品种市场销售额都在20亿元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的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舒巴坦。
记者梳理发现,在招标名单的154个抗菌药中,处于10元以下的抗菌药共有 98个,包括头孢唑厉、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等药物,此外,还有不少药物的单价不足1元,例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其中,头孢羟氨苄(125mg)每袋价格仅为0.25元。
从类别和剂型来看,所涉及的品规中头孢类居多,其剂型主要为注射用粉针、注射用水针等注射剂,占80%份额。而颗粒剂、分散片这类仅占总数的20%。
以拜耳为例,其中标产品为注射用莫西沙星水针400mg/250ml。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公司原研上市的品种,2017年全球莫西沙星原研药市场超过3亿美元。据米内网数据,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市场为7.92亿元,同比增长率29.90%。目前市场的领军企业为拜耳,市场份额高达99.85%。
尽管拜耳的中标价属于纠偏范围不予公布。但与其同一规格的,来自成都正康药业有限公司的莫西沙星中标价格65元,相对医院的报价,下降幅度达到 70%。
为何选择抗菌药作为突破口?记者注意到,湖南省医疗保障局方面曾对外表示,绝大部分类别抗菌药物均有2种以上,头孢菌素类药品多达24种,替代范围广,且不同类别抗菌药物之间常可临床替代使用,因落标导致的临床用药短缺风险较小。此外,纳入带量采购的抗菌药物共52个品种128个品规,其中有3家以上生产企业的有99个品规,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价,实现价格显著降低。
对于地方带量采购所带来的药价跳水的现象,业内对此评价不一。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药价的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会得以减轻。但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网友“何子”对此评论,“一块钱一支的粉针剂,敢用吗?低劣质量的抗生素使用后造成的院感后果,谁来承担?”也有网友对此表示,“都是些不知名的小厂,厂家没了利润,药还能吃吗?”
与此同时,由于利润的不断压缩,药企所承受的压力更大。易观分析师陈乔姗分析,目前各省在“4+7”的基础上,开始根据各省的用药情况,扩大集采范围。随着抗菌药纳入带量采购,药企的生存状态可能会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