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ICT驱动金融创新

2021-08-07 07:22:34

 

来源:互联网

ICT驱动金融创新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金融行业的张力正在显现。

9月,在为期两天的2014云计算大会(HCC 2014)上,华为发起了金融行业创新分论坛,以“ICT创新驱动全新金融服务”为主题,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利用ICT创新,打造更丰富、有效、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

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改革,其业务的运行以及创新对于IT基础架构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两者的关系也从支撑走向融合。

然而,ICT技术在为金融业的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考验,比如客户与银行等企业的关系似乎变得异常脆弱;大量金融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之后,交易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复杂;成本利润压力持续增长等。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主推的全渠道银行解决方案无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金融行业眼中的ICT

行业竞争形势发生了转变,传统金融机构亟须以更快的服务创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安全的运营环境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形势,这必然需要ICT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据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GCI)显示,金融行业是联接指数调研总分最高的行业,71%的金融企业表示未来两年ICT投资增长将超过5%。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互联网对金融业GDP增长的贡献度为10%到25%。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管理处处长乐嘉伟指出,以农行为例,网络建设一方面依赖于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创新,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业务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促进业务创新的良性循环。

而在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新旧行业正在从销售商品、货物和服务转变为销售体验。今天的ICT系统,由过去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

“半个世纪前,计算机应用到金融系统,改变了银行手工记账模式,带来了一场金融变革。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等ICT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将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全渠道银行则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必然趋势。”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邬敏炜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目前,上海银行采用远程视频、远程协作等技术,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保障客户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践行“全渠道服务”的理念。

邬敏炜介绍说:“其实全渠道服务的最关键本质是视频式交互和桌面共享,我们希望能够在上海银行的移动终端打造全渠道的服务体系,让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说,现在客户要去银行网点开户、签约,需要跑很远的地方、花很长的时间,尤其像上海银行这类规模有限、网点数量不多的银行,客户普遍感觉不便。如果我们能够用一些新技术,让客户在自己方便的场所(如家里、办公场所),直接与银行发生业务联系,把开户、签约的整个流程搬到线上,使客户通过各种设备就能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务。”

邬敏炜认为:“这对客户的友好性相较于传统业务,是非常大的提升。客户自身既是银行服务的使用者,又可以有效监控银行业务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成本下降、客户的体验提升,这给银行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华为主张的全渠道银行对银行渠道服务做了大胆而又现实的构想,通过创新ICT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可以实现金融业务的远程“面对面”服务、移动上门服务、消费行为预测等,使金融服务从柜台走向客厅、办公室以及智能手机终端,而后台的视频协作、移动化、大数据、敏捷网络以及云数据中心等技术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