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天合光能拟回购流通股 被指私有化回归A股

2021-08-07 09:42:07

 

来源:互联网

天合光能拟回购流通股 被指私有化回归A股

美股光伏组件巨头天合光能(NYSE:TSL)离回归A股似乎正渐行渐近。

12月14日,天合光能宣布收到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该提议书表明,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意向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了买方已经持有的股份以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ADS”)形式的普通股(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

此举被外界视为天合光能即将回归A股的信号。尽管如此,天合光能方面对此事并没有正面回应,该公司的媒体联系人在电话中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私有化和回归A股都是媒体方面的解读报道,公司尚无这方面的信息披露。

但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任何行业在A股市场估值几乎都高于海外市场,所以中概股私有化并回归A股上市是大势所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回归“A股”?

天合光能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于2006年12月成功赴美上市。

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外各国资本市场均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今年以来,中概股甚至掀起了回归A股的狂潮。光伏企业也不例外。今年6月,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就收到董事长兼CEO靳保芳以及晶龙集团的“私有化”收购意向,每股拟收购价格为9.69美元。当时,晶澳太阳能这一举措也被解读为是在为回归A股市场铺路,不过改举动至今仍未明晰。

此前,晶澳太阳能执行总裁谢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私有化的程序是,首先需要由一些大股东提出私有化意向,上市公司收到提议后将组建董事会特别委员会,由其评估大股东或者是买方集团提出来的提议是否合理。记者从多方信源了解到,目前天合光能的私有化进程暂处于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审议阶段,距离登录A股市场为时尚早。

“回归A股那是媒体的分析报道,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对外公布,如有相关的消息进展我们会及时披露”,天合光能的媒体联系人对于记者的问询三缄其口。

不过,根据天合光能官网的公开信息,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处理具体的收购事宜。据悉,由于天合光能董事会刚刚收到购买提议,有待仔细审查和评估,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决定。

“根据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东收购流通股需全部用现金”,萧函对记者表示,企业私有化回归A股涉及到多个问题,一是回购成本的考量,股东财务压力较大。具体到光伏企业而言,回归A股市场也存在财务难点。

估值偏低?

尽管天合光能方面一直没有对回归A股一事明确表态,但在外界看来,中概股光伏企业的业绩与其股价、市值表现完全不成正比,意欲扩张的天合光能亟需更好的融资平台支撑,因此回归A股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任何行业在A股市场估值几乎都高于海外市场,尤其是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其市值没有低于50亿元人民币的。”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对记者表示,由于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市值普遍偏低,对于这些中概股企业而言,回归A股市场已经从过往的被动转向了主动。

记者了解到,由于看中美股资本市场良好的融资平台,此前国内光伏企业蜂拥至美国上市,在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光伏造福神话接连破灭后,曾经在美股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光伏概念股开始沦陷。晶澳太阳能、大全新能源、英利、中电光伏等都曾因股价达不到1美元/股而相继遭到退市警告。

而与国内A股光伏企业相比,天合光能的股价、市值与其业绩表现相比似乎并不匹配。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天合光能出货量为1703.2兆瓦,其中对外出货1353.2兆瓦,自用光伏电站项目出货350兆瓦,组件总出货量同比提高38.3%,并在光伏行业创下新的季度出货量纪录。

当年上市之初,天合光能发行价为每股18.50美元,收盘价20.28美元,涨幅为9.62%,成功募集资金9800万美元。随后,其每股股价曾一度飙升至73美元。如今,尽管天合光能在业内的龙头地位不断稳固,但其在美股资本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股价一路下挫,至今依然在10美元/股上下徘徊,市值也只有60亿元左右。

反观国内A股的其他光伏企业,虽名不见经传,但市值动辄百亿元的比比皆是。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光伏组件厂商向日葵、东方日升的市值分别为70.1亿元和95亿元;航天机电市值为149亿元,即使有退市风险的*ST海润也获得了高达136亿元的市值,协鑫集成市值更是达到了305亿元。

“美国、欧洲资本家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企业,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估值较低,所以中概光伏企业想要回归国内”,萧函表示,国外上市定价较低,公司价值要通过成长性在股价上展现,而国内审批严格、上市门槛较高,在稀缺的前提下,企业上市受追捧会产生较高的溢价。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私有化回购是一个资本博弈的过程,会牵涉到多方利益,并且还需花费巨大财力,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陷入僵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