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零售企业临深履薄

2021-08-08 01:54:18

 

来源:互联网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零售企业临深履薄

黄荣

今年的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道: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有望今年出台,在和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超市,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更是一个接一个。就在2014年,零售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不时占据新闻头条,零售企业缘何成为食品安全频发的“大户”呢?

“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抓住的并被曝光的概率不会太大,是很多零售企业的心态。”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

超市成食品安全问题“常客”

沃尔玛的过期油事件最为突出。有报道称,过去3年,因为食品安全、误导性定价等问题,沃尔玛已经接到了中国政府高达9800万美元的罚单。

与此同时,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范围涉及最广的一次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青岛。去年3月份,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检测到不合格商品达39个批次,家乐福、利客来、利群、维客等一大批商超由于馒头和火烧含铝超标、烤鳕鱼等熟食菌落超标而入选抽查黑榜。

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说,上述零售企业还仅仅是被监管机构和媒体曝光出来的冰山一角,没有被曝光的企业可能食品安全问题更多。

在他看来,问题食品在超市有容身之所关键在于超市监管不严。而且,非法供应商也用不正当的手段进入超市,在国内商超行业,“灰色地带”一直存在。

细数零售企业近来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从价格欺诈、商品过期……声名显赫渐成声名狼藉。

“眼下零售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许多涉事的零售企业还是过度看重眼前利益,尤其是在业绩考核和利润压力下,高层容忍食品问题的存在,而具体到超市的管理层如店长等还是基于业绩指标的压力,怂恿过期食品更改保质期、不合格产品重新包装又上架。”赵萍分析认为,零售企业对出现问题的商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损失。

联营区域是重灾区

“员工更改食品过期日期,被政府监管部门和媒体曝光的次数如果是干100次仅被抓住几次,超市当然愿意铤而走险。”赵萍表示。

在她看来,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大都在联营区域,例如主食、熟食加工区一直以来是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地带。超市熟食出现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超市熟食区俨然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区“因为许多零售商以二房东的方式对联营区域进行管理,进货也由联营方负责,超市基本上处于放羊的状态。”赵萍说。

“联营本是属于强强联合的举措,但在执行过程中就走偏了,负责加工部分业务的联营方规模太小,基本上是小作坊的形式,安全性不高。”京客隆副总裁高京生告诉记者。

实际上,面对利益,在质量管控上,即便是国外的零售巨头也不可能用国外的标准来要求中国所有门店。尤其在竞争环境下,商超企业对自己监管得越严,在超市设置严格的监管体系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