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科技产业园迎来4.0时代 “交互”式设计提供可借鉴思路

2021-08-16 10:04:31

 

来源:腾讯网

随着产城融合新战略的提出,科技产业园也迎来了4.0时代。本文试图立足长三角数字科创园项目的建筑设计实践,从探讨4.0时代产业园应具有的功能内核出发,综合设计生成逻辑,为共享经济新生代“交互”式产业园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杭州市九乔地区作为浙江省创业创新高地,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发展区,是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G60科创大走廊和钱塘江金融港湾交汇的关键节点。

长三角数字科创园位于现规划中的杭州九乔数字国际商贸城内,计划成为区块迅速发展的启动旗舰。本项目占地约9.2hm2,整个建筑群位于“两廊一湾”交汇处。基地西侧紧邻丰收湖公园,东侧贴邻乔司南站地铁及TOD商圈。整个园区毗邻公园,绿色景观中心带巧妙流入建筑内部,园区内面向中心景观轴的空间呈现共享开放的设计原则。园区设计充分利用湖面景观,意在营造宜居环境。

作为浙江省打造创新强省的战略平台,本园区依托4.0产业园的功能内核,旨在以其多元共享的资源、高效科学的功能组织、绿色有机的生活方式,为各类高端创新企业创造最佳条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设计背景——功能内核的4.0

1.1产业园4.0的定义

国内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特征、经营手段、产城融合的方式都在不断演变。现已从1.0阶段一步步地过渡到了4.0时代。

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开设开启了由生产要素需求推动的产业园1.0阶段,这个时期的产业园多为工业集中型。进入由服务要素需求推动的产业园2.0阶段,场地呈现以销售为主的独栋布局,代表园区为2000年建设的中关村软件园。3.0阶段引入了“智慧园区”的概念,认为产业园区应是一个产业园、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的集合体。不同的园区空间在行业侧重与组织形式上各有特点,其核心要素包含空间设施、创业服务、关系网络和资本对接,为创业团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和资金支持。

4.0阶段的萌生节点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源自2016年浦东软件园提出的“互联网+服务”战略,即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作为载体,产业园从单一的服务提供转变为社区信息资源的连接分享,让园区企业之间形成彼此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者。

1.2产业园4.0的特征

产业园4.0在园区内聚集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本、政府和科研机构等各类生态要素,形成一个各主体深度连接、相生互动的平台生态网络。在空间产品方面,建筑产品的空间氛围较强,注重交流空间的打造,各类配套设施更趋完善,形成职住平衡的“5min生活圈”。

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园4.0应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复合经营”等特质。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园区内部,以园区运营盈利为主,在实现产业园、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必需功能的基础上将这些功能之间产生联系,在整个园区形成功能闭环;(2)从园区向外,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经济,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

2、设计过程——设计创新的4.0

下文以“长三角数字科创园”为例,重点分析“4.0时代”产业园的具体设计内容。

2.1设计理念

基于产业园4.0的功能内核,本园区的定位是打造融入城市的全维度多功能型产业范本。具体分为3个方面:(1)建立立体式生态交互平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模式;(2)园区内办公、生活双圈闭合,智造产业生态闭合圈和智能服务配套闭合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3)打造引领周边产业的高端启动区,将城市第二支点从传统市场转变为智慧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2.2功能设计

在本项目前期阶段,定位园区使用人群是金融从业者、企业管理人员、科技研发等创新型人才。据资料表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40岁以下占比高达83.2%,科技研发人员40岁以下占比高达89.3%。企业高管年龄结构的年轻化,推动办公环境更看重“体验与交互”,即园区内可同时具有会议报告、展示、餐饮、创客办公、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等空间,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立体、多维的。

基于前文提出的愿景抛出一个问题:4.0时代的优质产业园应该是什么样的?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算法得出“最优解”渐渐成了解决问题的首选手段。本项目也拟用建立数据库筛选的方式,探寻新时代产业园的最优功能配比。

本项目采取的方式是:对长三角地区50个同等规模的优质产业园进行访谈和调研,以此建立设计所需的基础数据库,分析得出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产业园内最适宜的功能占比。创新用地,配套/办公=1/2;工业用地,配套/办公=1/4;商办用地,配套/办公=10/23。(2)产业园内最适宜的各功能占地上建筑面积比值。酒店占比为6.56%,餐饮占比为2.02%,食堂占比为3.02%,商业占比为12.62%,会议占比为2.07%,展示占比为3.40%,运动休闲占比为1.51%。

2.3建筑设计

2.3.1整体概念——“合院”

参考前期调研结果,园区通过自身重构形成四大板块:孵化器、加速器、独角兽和企业总部,让办公空间更有规划和多元化的同时,四大板块也分别对应企业成长周期的4个阶段,寓意产业园“1.0”到“4.0”的更替。

设计借用江南传统院宅的空间形态和布局,将传统“合院”的概念植入园区设计中。以丰收湖公园水景为源头,以虚实相生、步移景异的山水艺术为灵感,四大板块共同形成“合院”的室外景观空间,单体建筑体块中心生成中庭空间,各个室内空间形成“山水”呼应之势。基地内底部建筑如“溪涧磐石”般布局,营造自由灵动的空间趋势。

2.3.2水平设计——“圈层”

依照“生态交互、功能闭环”的设计理念,总体设计主要形成3个圈层:最核心的圈层是景观休闲和公园式的交流圈层,中部是高端研发及独立的企业圈层,最外围是以孵化器及大型企业办公为主的圈层。

2.3.3竖向设计——“渗透”

本方案将园区生活配套、产业配套、企业孵化等功能设置于底部裙房,各功能空间布局灵活,进行穿插设置。建筑主体在外部沿街创造连续完整的城市界面,形成极富冲击力的建筑形态。由西侧丰收湖引入的自然景观顺着广场自然渗入四块场地形成的室外空间,形成由内而外的空间联系。基地内各空间依据主要功能,排列成垂直的“森林体系”,园区内服务配套作为“树根”承载着园区服务的重要功能,其上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市场化中的实际发展顺势,将各功能空间自上而下串联,成为设计的主要逻辑。

基地中部开敞的自然景观带顺着各地块首层的开放广场及三层景观通廊,采用海绵式立体渗透到建筑底层“磐石”上部抬升而起的建筑庭院内,并随上部竖向共享空间延伸入“森林体系”中的各个办公层级,使景观、光影、空气等向建筑上层流动,激活了园区内各功能区块的相互联系,自发生长出通透的山水建筑空间形态与立面。

2.3.4特色设计——“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原指建筑物内可供公共使用的过渡空间,如走廊、休息室、过道等。如今这个概念在共享经济盛行的背景下被重新提起,成为最能在微观层面体现“产业园4.0”的设计细节——在资源配置网络化的今日,当代社会的个体追求私密性的同时又有着谋求交际的聚落精神,一个边界模糊、功能多样的空间是对这种现象最贴切的注脚。

为了使水平和竖向的功能互相贯通,本园区设计提出“瀑布式共享空间”的概念,力求在企业内部打造共创、共享、交流的空间。园区内的共享空间被设计成透明边庭的形式,分布于各个建筑单体立面。行走路径由弧形楼梯从底层广场盘旋而上,在垂直方向的观感如同坠潭银练,是建筑山水立面肌理的自然延续,故名瀑布式共享空间(见图3)。

在空间处理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阶梯将所有的空间连接在一起,为工作者提供更多休息空间。利用互补的图形逻辑,与阶梯相对的下沉空间也可以作为企业路演的展示台或作为临时小讲堂。另外,在阶梯之外的部分安插小型的创客和会议空间,使整个竖向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3、结语

在提倡产城融合与共享经济浪潮兴起的背景下,“4.0时代”的交互式产业园是产业园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导向。结合具体项目来看:前期的调研和对大数据的筛选处理表明了与时俱进的设计内涵;江南院落式的大空间交错、景观与办公的圈层交融、瀑布式边庭中办公与休闲的功能互补等这些都是交互式与共享精神的具体体现。

长三角数字科创园项目在“4.0时代”产业园的基础上自我革新,是对新时期产业园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旨在为今后的产业园设计提供经验与借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