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上万演出团体因“节俭”倒闭 真的假的?

2014-06-16 15:49:00

 

来源:互联网

上万演出团体因“节俭”倒闭 真的假的?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受中央“节俭”政策影响,那些当年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已经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这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而他们身后,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老板们琢磨怎样转行。

据京华时报报道,2012年以来,中央关于“节俭”的政策频出。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内容之一就是要厉行勤俭节约。

去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节俭安全办好节日广播电视节目,包括春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要削减不必要的项目,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节目水平、资助公益事业。

去年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提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更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

政策的改变让中国的演出市场顿时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体质弱扛不住的小演出公司难以避免地开始出现被“冻死”的现象。节俭令虽未针对明星的出场费,但业内人士都认可的一个事实是,大多数明星的出场费尽管下跌了15%以上,仍然演出邀约急剧下降。

今年4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称去年我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00亿元,与2012年相比下降9.0%。而北京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是,去年中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规模达到88.26亿元,同比下降5.7%。政府购买演出、企业赞助包场和旅行社团购这三方面资金正不断被削减。

“很难统计倒闭企业的数量,起码已有上万家企业倒闭或者停业。”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坦言,晚会等演出行业极为分散,大到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晚会,小到一些乡镇举办的微型演出,都会有不同的公司承办,此前这个行业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是由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埋单。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央政令出台之前,由政府和国企买单而支撑起了演出市场“异样繁荣”。

以中国歌剧舞剧院为例,该单位是文化部下属曾经演出生意最好的单位。连续八年收入第一,最多一年400多场演出,2012年营收1.6亿元,去年营收1.3亿元。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张亚峰在位于南三环方庄的办公室里对记者回忆着往日的幸福时光:以前全国各地什么节都邀请大型文艺团体演出,全国好几个地方举办的好几个梨花节、菜花节。菏泽有牡丹节,洛阳也有牡丹节。

还有好多药材交易会也要搞大型文艺演出,所以接连不断地邀请中国歌剧舞剧院前去演出。这些重叠的节日,都与旅游挂钩,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那时不少歌舞晚会多年无创新,都是找个名人,加个伴舞,找几个老歌改改,荡几个秋千搞几个装置。这样演出的邀请都接不过来。

张亚峰称,开始时各文艺单位虽然惊慌失措,但是演出还在搞,后来发现不对,一个接一个的通知和规定发下来,大家赶紧停止了,有些企业甚至走极端了,啥演出不敢沾边了。政府不买单了,企业也不请明星了,中国歌剧舞剧院今年头5个月演出场次不少,可是票便宜了,利润薄了,现在一场能赚三万就不错了,以前一场赚十几万。

不过,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成了民营文化企业抵御演出寒冬的棉衣。

北京宏道大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修炳调查发现,各项限制公款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对开心麻花这样早就市场化的文艺团体成了好事。去年开心麻花收入翻了一番,2012年收入4500万,去年一个亿多,已经进入全国话剧界两强,仅次于国家话剧院。

孟京辉工作室、田沁鑫戏剧工作室、中国木偶剧院和专门演出儿童剧的“丑小鸭”公司,以及很早就完全市场化的杭州宋城的旅游演出,都没受影响。

“开心麻花”娱乐公司宣传主管洪晔证实了毛修炳的调查结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洪晔说,因为开心麻花的演出市场化程度很高,不是靠政府资源,而纯粹是靠一张票一张票销售来维持生存的。这种商业模式,在如今的演出市场情况下,反倒是个机会,“就是活得很辛苦”。(编辑:姜小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