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中国外贸复苏迷局

2014-09-13 08:40:00

 

来源:互联网

中国外贸复苏迷局

海关总署的数据表明,今年前8个月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回暖,“双降”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但这是短暂的回暖,还是根本的趋势改变?包括企业界人士和学界专家都存在分歧,对于中国外贸的发展前景,各界都寄希望于转型。

在很多学者看来,外贸出口不仅仅是创造贸易顺差,更重要的是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良性循环的一个部分,出口的下滑会危及整个经济健康,甚至是社会稳定。

“中国花了30多年才成就‘中国制造’的江湖地位,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第一贸易国,如果我们放弃出口,‘自废武功’只在一朝一夕。”商务部专家梅新育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外贸出口转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层面看待转型的艰辛与困难。

数据谜团

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1至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6%。其中,出口9.1万亿元,增长2.1%;进口7.9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1.2万亿元,扩大28.7%。

单从数据看,目前中国出口已经走出了低谷,开始回暖,但很多外贸业内人士和专家对这种形势的延续性持保留态度。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认为,中国外贸的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回暖主要是由于当前处于传统旺季,而且之前市场处于低谷期,基数较小,此次回暖并非是真正的触底反弹。

实际上,7月份出口创17个月新高,达到14.5%的消息发布后,就有专家指出漂亮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下半年难以持续。而在之前的1月至4月,中国外贸出现了罕见的进口、出口“双下降”。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下文称国办发19号文),迅速扭转了“双下降”趋势。

但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看来,现在分析外贸形势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数据是否真实可信,他认为,数据增长的背后不排除有热钱涌入的因素,“尤其是出口的数据那么多,进口的数据那么低,也不匹配。现在出口企业很困难,但出口的数据却非常好,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据了解,2012年和2013年分别出现过出口数据与出口目的国或地区相关数据不匹配的现象,尤其是2013年1月至4月大陆出口香港的数据被认为是造假,引起业内的警觉。

不过对于2013年的数据真实性怀疑也让部分专家认为,正是由于采用了夸大的基数,使得中国2014年的进出口数据低于实际情况。“在今年出现‘双下降’期间,我们在企业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出口并不差。”

“内忧外患”

中国的出口与世界息息相关,中国出口的范围广,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业内人士认为,8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不过,对于很多业内人士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表现堪忧,将是对中国外贸的一个考验。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劳动力成本、资源、环保等多重压力。

在“内忧”中,给企业带来最直观压力的是劳动力成本。广西南宁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工厂在南宁郊区,招收本地的工人,按照新劳动合同法,企业必须给工人买保险,“但很多工人自己不愿意上保险,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只能替他们缴纳保险,这一块就带来了不少负担。”

而更多企业主表达的是招工难的问题,且面临不断上涨的工人工资,广西另一家出口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人的工资已经占到企业利润的30%,如果销量上不去,企业就面临困难。”

在很多专家看来,过去中国制造业独具吸引力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而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人口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正在显现。

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1.4%。本世纪初,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2013年,中国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规划实施的5年内,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专家分析,在此期间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速不会低于1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