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地方两会|重庆市政协委员易小光:加快促进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

2021-01-23 23:13:00

 

来源:互联网

地方两会|重庆市政协委员易小光:加快促进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重庆报道

2021年重庆市两会于1月20日至25日召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科技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高效配置、有序自由流动和深度融合。为此,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成果、创新人才和创新资金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以及创新主体的共建共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今年重庆两会,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易小光主要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设。为适应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及实现国家战略定位等,易小光建议成渝地区应从构建地区创新共同体以及推动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要素等市场一体化方面重点发力。

构建成渝地区创新共同体

在易小光看来,当前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发展已较为完善,以2019年数据为例,川渝地区共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810家,高等院校184所,科研院所200个,共有国家高新区1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12个等众多国家级创新载体。

“但当前成渝地区科技资源仍存在布局分散、自成体系以及资源配置共享不足等情况,区域内科技资源缺乏有效联动和互动。”易小光指出,基于地区内科技资源缺乏有效联动这一现状,成渝地区应推动地区内创新主体合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区域的创新共同体。

为此,易小光建议成渝应首先共同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落实《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支持两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大力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尽快整合两地科技资源,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川渝科学数据中心;共同探索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市场化机制、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政策协同机制,以打造成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此外,易小光建议成渝应共建创新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采取“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共同争取落地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推进成渝两地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以股份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科研机构联合企业打造中试基地,促进成渝地区科技成果中试和熟化基地在区域内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开放共享。策划建设川渝合作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双创平台,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推进各类要素市场一体化

在构建创新共同主体的基础上,易小光还进一步建议成渝地区应加快促进地区内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

易小光分析认为,成渝地区仍然属于人才匮乏地区和人才流失较严重地区,因此成渝地区需要在引才、用才、留才和环境打造方面协同发力。为此易小光建议成渝地区应共建创新人才特区。探索共享海外人才联络机构、联合共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此外,在打造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加强人才培育与交流合作等方面也要加强交流,构建相应合作机制。

针对成渝地区的创新投入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以及对科创企业的定制化金融产品欠缺等现状,易小光则建议成渝地区需要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推进创新资金在川渝地区的流动效率。

易小光还指出,成渝地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产业发展的空间整合度不高,技术市场交易额规模总体还较小,仅占京津冀地区的20%。因此易小光认为,成渝地区应当在技术联合攻关、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共同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为促进成渝地区技术要素市场一体化,易小光建议应,从协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成渝地区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协同构建跨区域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机制和协调推进国内外技术合作交流等四方面发力。

(编辑:王金龙 校对:颜京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