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证监会理顺IPO利益链 注册制或6月1日推出

2021-08-07 07:47:27

 

来源:互联网

证监会理顺IPO利益链 注册制或6月1日推出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从证监会内部传出的消息称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有望提前于市场预期,IPO审核权或将在今年6月份下放到交易所。

据证券时报报道,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透露,尽管现在《证券法》的修改还未正式提上议程,但是对于存量IPO项目的划断,监管层已经提前实施。只要不出意外,注册制将于6月1日正式推出。

据该人士介绍,2012年6月以前提交IPO申请材料的企业,只要满足上市条件的都将于近期上会。而在此之后提交申请材料的拟上市企业,如果在注册制推出之前还没有收到反馈意见,则可能全部移交至交易所进行审核,收到反馈的则继续由证监会进行审核。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官网发布2015年春季招聘启事。由于本次招聘的人员众多,且岗位职责中普遍含有“审核企业上市材料”等要求,这被看做是交易所在为注册制狂纳人才——注册制的步伐再进一步!

据华夏时报报道,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虽然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均低于往年,但是监管层已经成功调整了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利益链条,这也为随后启动的注册制铺平了道路。

翻阅今年以来的几家新股招股材料时注意到,和1月份完成上市的那一轮公司一样,此次获准公开发行的24家公司当中,新股发行市盈率同样也没有一家超过23倍,而按照这些公司目前所属行业平均市盈率的标准,有23家公司是超过23倍市盈率的,这也意味着,这23家要想满足发行要求,就必须将募集资金额进行压缩。

翻阅上述几家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提交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可以对比发现,环能科技(300425.SZ)的募集资金额从5.4亿元压缩到2.7亿元,博世科(300422.SZ)从3.2亿元压缩到了1.5亿元,唐德影视(300426.SZ)则从8亿元压缩到了4.5亿元,而其他几家上市公司的募资金额也或多或少都进行了压缩。

事实上,从2014年1月份新一轮IPO重启以来,这一年多时间关于新股上市的融资额经历了多次调整,而这背后则是对于IPO利益链条的调整。

在2014年之前的IPO,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最为火爆的那几年,新股发行过程中很多公司的发行费用、融资额和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是被倒推出来的。

广东省一家在2012年登陆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当年就出现业绩的大幅下滑,而该公司的董秘在和记者的沟通中也吐露了很多新股上市公司的难处,由于中介机构一个IPO项目要做3-5年的时间,而出于公司考核以及和自身利益挂钩的因素,中介机构往往会预先设定一个发行费用的标准,然后再按照这一比例倒推出拟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额度。

“老板不懂,可是我们也不敢说不做,说实话,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啊!”财务出身的董秘在抱怨时,深知其中风险。

而在那几年,一些上市公司在拿到募集资金之后并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超募资金往往没有使用计划而只好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些公司的募投项目甚至拖延两年多时间都无法开工建设。

更有甚者,如果其保荐项目在上市前的盈利太低,就会导致新股发行价过高,基于此,一些保荐机构往往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沆瀣一气,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业绩造假频发,在2011年事发的万福生科(300268.SZ)就是一例。

由于这一畸形的新股发行利益链条导致的“三高”问题,监管机构也成为了投资者发泄不满情绪的对象。

“管理层这一年来对新股发行制度的调整,很明显的就是扭转了此前错位的利益链条,让发行人和保荐人不再是利益共同体,而是利益相互制衡。”上海一家投行的保荐代表人分析道。

从去年1月份以来,在几轮调整中,新股发行募集资金额始终是随需而变。去年年初的时候,为了减少老股转让比例、满足发行要求,一些公司不得不临时追加募集资金额,而在今年年初的这一轮IPO,发行人同样是为了满足发行要求降低发行市盈率,又不得不压缩募集资金额。(编辑:禾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