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两融收紧 多券商降杠杆再控风险

2021-08-07 08:01:47

 

来源:互联网

两融收紧 多券商降杠杆再控风险

5000点关口,大盘横盘状态启动。与此同时,市场融资增速亦逐渐放缓。数据显示,自6月2日起截至9日,两融余额单日增长额开始从300亿元下降到百亿元级以下。期间,还有因融资偿还额压过买入额,而出现单日净买入额为负,两融余额负增长的情形。

而从近期券商的种种举动来看,两融杠杆实际上受到了券商的主动调控。

其中,中国平安(601318.SH)作为5月的“两融交易王”先后被申万宏源(000166.SZ)、兴业证券(601377.SH)、齐鲁证券等券商调出两融标的,暂停融资买入。该举动被认为是两融业务整体空间已显不足的表现,个股触顶两融天花板已成为不争事实。此后,6月4日,国盛证券直接将创业板调出融资融券标的,6月5日,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通知,调整信用账户持仓集中度实时控制指标,防范和化解融资融券业务风险。

多位受访券商人士指出,随着牛市冲高到5000点大关,“杠杆牛”的效能越发激进,券商对两融业务变得愈加谨慎。

两融天花板渐近

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沪深合计融资融券余额为21861.1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长112.84亿元,而6月8日到12日,这五个交易日的增长额度分别为58.35亿元、-33.4亿元、145.69亿元、197.46亿元、297.91亿元。反观这几个交易日的沪指波动情况,6月2日沪指问鼎4900点再向上冲击时,两融余额增速开始放缓。而在6月5日沪指首度站稳5000点时,当日融资偿还额高于买入额,而出现单日净买入额为-38.23亿元,整体来看,两融余额当日出现负增长。

除了随着大盘在5000点上下持续震荡,两融余额增速明显放缓外,不少“两融巨无霸”的个股亦被券商调出融资标的。

5月31日,申万宏源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随后,兴业证券6月1日发布公告,将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三只个股调出两融标的。

“证监会要求单一客户、单一个股的两融金额占券商净资本的比例需要符合证监会的规定。据此,券商一般内部会有两融业务的相关风控规定,例如单个标的证券融资额不能超过该券商融资总量的5%,一旦越过该调控线,则需要暂停标的个股的融资。”一位西南地区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及,不过其同时表示,5%的调控线规则并非政策指标,所以每家券商的比例并不一致。

申万宏源的说法则直接论证了这一观点,“此次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主要是申万宏源的融资额度已超该公司净资本的限制,出于风险考虑,不得已需要调整部分标的证券的买入。”

中国平安这一被市场称作“两融巨无霸”的标的证券,已经成为了首只触及“两融天花板”的个股。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3月11日到6月11日,中国平安两融余额达到505.83亿元,位列所有券商交易数据统计榜单的第一位,较第二位的中信证券整整高出120.68亿元,较第三位的海通证券(600837.SH)、219.28亿元的两融余额,高出两倍有余。仅从融资余额来看,情况亦相同,中国平安以504.34亿元位居榜首,超出中信证券近120亿元,超海通证券近两番。

更有数据显示,中国平安5月份两融交易量高达494.86亿元,而5月份仅20个交易日。换言之,中国平安5月的单日两融成交额达到24.74亿元,占其A股单日160亿元成交额比例已达15%。

“中国平安并非个例,这只是两融快速增长后,天花板渐近的连锁反应。”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兴业银行、中国重工(601989.SH)等重要标的依次处于‘触顶’边缘(注:从Wind统计数据来看,按照个券交易榜单,上述标的分别为前五席)。”如其所说,在中国平安“触顶”之后,接连被调出融资标的的还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两融体量靠前的多只标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