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太平湾:投资2000亿 动工两年未获批
大连太平湾:投资2000亿 动工两年未获批
计划投资2000亿元的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后更名为“太平湾沿海经济区”,为方便行文,本文沿用“港区”说法)填海开发项目,至今开工两年半。而5月中旬刚刚开过的评审会,令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未批先建”的传闻坐实——太平湾港区开发建设并无依据。
据公开消息,5月14~15日,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规划》报告最终获得国内最具权威的港口和经济方面专家组的认可并形成了《〈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总体规划〉评审意见》,这标志着太平湾港区规划审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为规划获批奠定了基础。
但早在2012年的10月30日,被称为“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和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地”的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即告开工。当地媒体采用的报道标题为《大连港太平湾2000亿填海项目开工十年内建成3亿吨港口》。
相关国家部委有关人士表示,一项《规划》通过评审会,仅仅是从技术上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的探讨,距离真正获得国家批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港区的开发建设对局部功能区特别是斑海豹保护区可能造成环境影响,不排除整个规划存在被“生态”一票否决的可能。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大开发大建设,不仅没有获得国家层面批准,在地方也有多位专家对此规划持质疑态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致函大连市委宣传部及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管委会,提出采访请求,截至发稿上述两方均未予回复。
“未批先建”开工两年半
对于大连来说,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是一个宏大规划。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域城市化步伐,在“十二五”规划中,大连市委、市政府决策,在太平湾再造一个大连港,而临港新城也依托新港而生。
根据规划,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规划海岸线长度为53.6公里,其中港口岸线为25公里。规划总面积约340平方公里,陆域240平方公里,海域回填1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总投资额2000亿元。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实施“港城联动、一体发展、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按照一港、两城、两区规划布局,将打造成国家级绿色城镇化示范区。
根据规划,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将打造以低碳健康城市理念为引领,港、区、城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城市,成为我国面向国际,最开放的港口、物流、产业、城市“四位一体”发展示范区。
而太平湾港则是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起步工程。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向海内延伸7公里,港口岸线长9.5公里。港区一期投资230亿元,规划建设通用和散货泊位35个(2万到25万吨级泊位16个),吞吐能力预计可达亿吨。到2022年底,太平湾港将建成3亿吨第四代绿色大港。
2012年10月30日,作为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和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地,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港城一体化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帷幕。
当地媒体报道,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长兴岛、大窑湾、太平湾“一岛两湾”核心港区框架初步形成。
然而,打造新港城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轰轰烈烈拉开之时,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设立及开发并未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准。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表示,没有收到过关于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立项申请,也没有单独收到过关于大连太平湾港口的申请。
《中国经营报》记者搜索大连市、辽宁省、国家三级发改委网站,没有任何与“大连太平湾”相关联的申请或审批公告。
“从交通部和辽宁省政府联合召开的评审会来看,太平湾港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和环评都还没有通过评审,也还没有得到辽宁省政府的批准,自然不可能在国家发改委立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表示,按照流程,大连首先要得到辽宁省政府的批准,由省发改委将规划提交到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一项《规划》通过评审会,仅仅是从技术上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的探讨,距离真正获得国家批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投资商咨询交通部有关部门人士获悉,大连太平湾港区规划通过评审意味着交通部对这个规划没有大的异议,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规划环评。
针对大连市未经批准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半的事实,交通部上述人士表示,“未批先建”自然要受到处罚,处罚对象为项目单位和交通主管部门。
斑海豹或成环评最大软肋
国家交通部对规划没有太大异议,并不意味着大连太平湾港区规划接下来的审批之路就会一帆风顺。
据悉,下一步,大连市将按照部、省联合评审会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并待太平湾港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得评审通过后,将《规划》报请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复,为港区开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然而,这个“环评报告”极有可能成为大连太平湾港区审批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