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晶澳“私有化”:回A股圈钱?

2021-08-07 08:05:47

 

来源:互联网

晶澳“私有化”:回A股圈钱?

登陆纳斯达克8年之后,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选择撤离。

6月5日,晶澳表示,收到董事长兼CEO靳保芳以及晶龙集团的“私有化”收购意向,每股拟收购价格为9.69美元,对整个公司的估值约4.891亿美元。

在晶澳发出私有化意向信息后,分析人士认为,美股光伏企业早已风光不再。在鲜有投资者青睐的困境下,企业要想维系资金链,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而回到A股,或正当时。

美股光环不再

“在那个光伏业最好的年代,中概股光伏企业风光无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08年初,晶澳股价一度创下27美元的高位,但时过境迁,伴随环境恶化,包括晶澳在内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甚至收到退市警告。

记者了解到,在2012年前后,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进入“寒冬”期。随后,尚德电力、江西赛维相继破产重整,炙手可热的光伏概念股大面积沦陷。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受“双反”影响,现在光伏企业的境遇是困难重重,海外上市企业同样如此。

受此影响,一些美股光伏企业的业绩急剧下滑,股票价格低至冰点。包括晶澳以及大全新能源、韩华新能源在内的多只中概股都曾因没有达到1美元/股的价格而收到过美国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早在2011年年底,部分美股光伏企业就萌生出了退市重回A股或港股上市的计划。该人士表示,当初国内光伏企业蜂拥至美国上市,无非是看中其良好的融资平台,但后来行业发展陷入低谷,在“双反”的夹击下,曾经的“潜力股”变成了“垃圾股”。

该人士称,当时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就有企业计划回购股民股票抬高股价,或者通过回归国内A股市场来解决融资问题。

“在美上市不仅不再是‘招牌’,甚至连最基本的融资功能都不具备了。”冯辉表示,基于上述背景,再加上目前晶澳股价处于相对低位,靳保芳选择将公司私有化,称得上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回归A股圈钱?

对于晶澳而言,曾经不可能的回归A股正渐近成为现实。

于2007年成功赴美上市后,靠电池业务发家的晶澳曾历经了多次转型。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晶澳逆势而为,先后在扬州、宁晋扩大电池生产线,并于2010年将电池产能跃居世界前列。随后,因整个光伏行业步入“寒冬”期,晶澳未能独善其身,出现连年亏损。

如今,晶澳已经将产业链向更下游的电站业务延伸,这无疑需要企业充足的资金流和更为强大的融资能力作为支撑。有数据显示,目前晶澳已经在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储备了4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其在建的地面电站项目近300兆瓦。

“以传统主业为上游制造环节的晶澳,目前其战略发力点也逐步向下游电站运营环节倾斜,这对企业的可持续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冯辉表示,在美上市企业退市并回流A股,已经成为一种热潮。

从企业自身情况来看,在经历连年亏损之后,晶澳在2014年实现净利润4.4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并且其资产负债率一直稳定在61%左右水平,股价也处于低位,有利于大规模回购股票。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也认为,目前晶澳的股价并不高。“许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并不被中美投资者看好,晶澳在美国市场也存在股票价格和市场估值偏低的情况,”萧函表示,受国内光伏政策的鼓励、光伏电价补贴的到位、国家电网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A股市场全面回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光伏企业市值都出现了大幅增加,因此晶澳回归A股后融资前景乐观。

“晶澳拥有较强的海外布局和运营能力,收入和利润也在行业内领先,回归国内A股市场必然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萧函表示,回归A股上市将极大地提高晶澳的融资水平。

问题是,近期中国A股连续暴跌,晶澳还要回来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