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校园贷站上风口浪尖:身份审核不严 多平台借款风险难控

2021-08-07 09:59:21

 

来源:互联网

校园贷站上风口浪尖:身份审核不严 多平台借款风险难控

河南大学生自杀事件将校园贷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兴起,大学生成为了市场争相抢占的“香饽饽”。

而事实上,大学生市场也并非第一次被信贷市场发掘,此前,银行信用卡也将大学生人群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但随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暴露。由于各家机构抢夺市场,资格审核不严,出现很多学生“被办理”信用卡的情况。但大学生对信用卡并无充分了解或本身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合理使用信用卡,导致欠债太多无法偿还,只能由家长代为偿债。因此,监管机构下文,要求银行逐渐退出学生信用卡市场。

大学生群体有消费需求,但却极少被信贷市场所覆盖,一些机构看准这个时机,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最早是一些分期购物平台,主要为大学生提供购物等分期贷款之类的服务;随后,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P2P等平台也逐渐兴起。

“从目前大学生人数及需求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商机。”盈灿咨询高级咨询师张叶霞表示。

据统计,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约为3000万左右。而在这些大学生中,超过8成有资金短缺情况,潜在市场规模达近千亿元。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放款逻辑很简单,单个学生控制额度,大部分平台对单个学生的额度都控制在一万元以内,核实掌握大学生的学籍信息等基本资料,大学生不会为了那几千块钱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可以培养这些学生的消费习惯,在他们进入社会后可以抢占先机。

“其实,大部分都是看上了学生父母的隐性担保。”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表示,如果是自己孩子借的钱又无力偿还,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征信或者学籍等,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为他们偿还。

但是,在校园消费贷款发展一段时间后,由于“被冒名注册”、“风控审核漏洞”、甚至是大学生负债自杀的事件,这种商业模式引来了质疑。对此,有媒体调查了部分有学生贷款的平台。

在借款额度与期限上,各家平台的差别比较大,借款最低是100元,最高是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般是1000-1万元之间;期限上最低是1个月。而从分期付款购物平台产生的贷款略有不同,贷款额度除了有上限,还和该平台支持的产品品类有关系。从利息和手续费来看,各家平台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少平台并不提及自己的利息,只是表示根据信用等级由系统评估,或者是免息但直接转换为服务费。

另据网贷之家调查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消费类贷款则较为“昂贵”,有些分期购物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换算成等额本息还款)可以达到35%及以上。纯P2P平台起家的学生消费贷款利率普遍要低些,加上服务费在20%-30%之间。考虑到现在信用卡的账单分期等额本息还款利率在16%左右,如此看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息高昂。

此外,上述互联网金融人士也表示,按照校园贷的放款逻辑,一般来说,只要核实学生的身份,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有的平台发展太快,稍微放松了在这方面的审查。

有业内人士透露,严谨的平台会严格审核用户身份,不仅需要提交线上审核所需材料,还会安排校园负责人亲自上门确认用户身份、是否有真实购买欲望、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等信息。此外,还会与各大征信机构合作,严格审核用户资质。

据报道,有的学生利用同学的身份去平台借钱,居然全部通过,这表明一些借款平台在身份核实这方面几乎是形同虚设。而对于大学生借款用途,有的平台监控也不到位。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确实存在平台审贷不严谨的情况。”张叶霞表示。

除此之外,如何解决多平台借款也是一大问题。按照平台的放款逻辑,一家平台几千块钱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多家平台借款,则可能累计到无法承担的额度。此前也有过大学生在多家平台借款最后累计到几十万的案例。

张叶霞表示,在当前的征信环境下,怎么去查重复接待的情况,不仅是校园贷面临的问题,还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核实借款人还款能力等信息,平台可能还需要设置更多的风控门槛。

文章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北京商报

(编辑:卢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