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到底是谁在逼我们看3D电影?

2016-07-20 15:45:00

 

来源:互联网

到底是谁在逼我们看3D电影?

【中国经营网注】为什么特效一般,却仍然有越来越多的院线电影是3D格式?又是谁在逼迫观众别无选择地看电影的3D版?本文来自虎嗅网。作者师烨东。

壹娱观察记者在过去的一个月看了12部院线电影,其中竟有10部是3D,看得辣眼睛。

原本以为是2D动画片的《大鱼海棠》做成了3D版本,好在画面还算惊奇,3D效果尚可;但令人不解的是在香港明明是2D版本上映的《寒战2》,在国内却几乎只有3D版本,不仅几乎毫无必须3D效果表现的场景,而且电影中很多画面并无3D效果。

《寒战2》并非孤例,《澳门风云3》、《叶问3》等影片以剧情片为主要特征,就视觉而言,3D版实在难言必要,观众对此亦有不少抱怨。在豆瓣上,有网友吐槽《寒战2》“警匪片非做成3D圈钱,毫无诚意”、“请问这部电影,哪一帧3D了?”《澳门风云3》也招至豆瓣网友“5毛特效”的吐槽,而同样有网友评论《叶问3》“没有3D的必要”。


为什么特效一般,却仍然有越来越多的院线电影是3D格式?又是谁在逼迫观众别无选择地看电影的3D版?

片方:几百万成本撬动几千万收益,转制“伪3D”何乐不为

“很多国产电影3D效果一般的原因,是因为不少国产3D影片都是由2D电影转制成3D的‘伪3D’”,摄影及特效制作出身的导演郁刚告诉壹娱观察,“通过双机拍摄的3D电影虽然效果更好,但是成本高昂。因此包括一些进口的好莱坞影片在内,很多电影都是2D版本通过后期技术转制成为3D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转制也并非代表效果就会差,但效果主要还是要和预算挂钩。“海外影片转制的成本通常在200~1000万美元,《泰坦尼克号》的转制花了1800万美元,效果也很好。国内很多电影转制也就花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转制效果参差不齐。”郁刚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一家业务包含2D转制3D的电影特效公司创始人告诉壹娱观察,“目前好的3D电影都是前期双机拍摄加后期转制。前几年由于国家补贴等原因,的确出现了一批没有前期3D拍摄只是2D转3D且效果很差的圈钱电影,现在技术进步了,只要时间充足投资足够,国产电影完全可以做出不错的3D效果。但是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很多2D转3D的影片,500万人民币的预算已经算不低的了。”

转制相对不高的成本,却能为片方带来更多的收益。“3D电影的票价高,对于片方和电影院来说,上映3D版本能带来更多的票房。”几乎所有接受壹娱观察采访的业内人士都提到了这一点。

根据艺恩智库的数据显示,3D电影的平均票价超出2D电影大约5元左右,例如《美人鱼》在国内的平均票价约为36.6元,《寒战2》在国内的平均票价为36.4元,而只有2D版本上映的《老炮儿》平均票价为31.5元。

以《寒战2》为例,在国内已经超过1637万观影人次,如果按5元的票价差额来计算,3D转制相当于为《寒战2》多带来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而对于《美人鱼》这样破纪录的9242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来说, 3D转制则相当于为总票房收入增值了4.6亿元人民币。

郁刚透露,片方面对高收益,更极端的情况是,有些影片是否做3D连导演都管不了,2D拍完就被发行方拿去做3D了——对于动辄过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来说,百万的投资就可能能带来过亿的票房收入,对于片方来说是一笔风险不大的买卖。

影院:票价高,分账收入就多,当然热衷排映3D版

3D电影的高票价带来的收益不仅由制片方与发行方分享,更大的受益方则是影院及院线。多位院线高管及影院经理在接受壹娱观察采访时也表明,面对电影的不同版本,影院也更喜欢排3D版,主要是因为高票价可以带来更多的票房收益。

按照国内现行的分账比例模式,一部电影的票房除去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之后,剩余的可分账比例票房中,影院及院线提留的票房收入比例为57%,而制片方和发行方通常拿到的比例为43%。影院及院线不仅通过票房获取的收益更多,而且很多影院放映3D的成本其实很低。

一位电影3D行业从业者告诉壹娱观察,对于单个影厅来说,增加3D放映设备成本并不高。如果选用价格低廉的国产设备,只需要一两万块钱,而普通的3D眼镜也只需要两三块钱一副,有的厂商甚至卖

放映设备的同时还会附送3D眼镜,还有一些厂商是出租3D放映设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