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连平:“去杠杆”的短期目标是“稳杠杆”

2021-08-07 11:11:20

 

来源:互联网

连平:“去杠杆”的短期目标是“稳杠杆”

近期随着各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金融去杠杆步伐加快,市场似乎也产生了一定压力,金融风险问题成了现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最近需要高度警惕市场上的流动性风险。“总体上看,短期内杠杆要去很难,但可以稳,即将其控制在一定水平上。毕其功于一役地去杠杆,会蕴涵不小的风险。”同时,对于如何防范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去杠杆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他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资产风险显现 应切实做好风险防范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目前市场上存在哪些主要的风险?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又是什么?

连平:现在有两方面风险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流动性风险,另一个就是不良贷款增长风险。

其中,流动性风险在相关数据上已有明显反应,比如短期拆借利率由年初2.58%增加31bp(基点,债券和票据利率变量的度量单位,一个基点等于0.01个百分点,即0.01%)至2.89%,同业存单(6个月)的到期收益率,年初至今国有银行由3.6%增加近30个bp至3.89%,同期农商行则从3.58%大幅增加84bp至4.42%等。

那到底流动性偏紧是怎么形成的?过去几年,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了金融加杠杆,比如银行委外业务,资金通过层层嵌套加杠杆,监管加强后资金想要收回来就会面临问题。银行资产端通常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和工具所构成,回收需要一个过程。而在多次加杠杆之后,随着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资产端则会先行收缩,短期内资产与负债之间就产生了资金缺口。在流动性趋势偏紧情况下,市场预期会顺势运行,原本拆出资金为主的大型机构也会非常谨慎,市场资金需求会明显地阶段性大于供给。事实上,部分中小银行的表外业务、同业业务、通道业务、委外业务做得已经很大,一旦监管收紧,市场流动性增长放缓,必然造成这部分银行的流动性紧张。而部分银行流动性明显偏紧,会在“蝴蝶效应”+“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推动市场流动性总体趋紧。

与流动性风险伴生的可能会是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加大。中小银行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本身存款的来源比较紧张,大量的资金来源则是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拆借而来。在流动性偏紧情况下,短期借贷成本必然大幅升高,银行盈利可能迅速下降,必然导致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减弱,不良资产风险就会上升。加之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明显收窄,目前已由2012年2.77%的峰值水平回落至2.03%。

2016年4季度银行报表不良状况似乎不错,但实际上是年底时银行较大力度地运用盈利处置了不良资产,接下来这种能力会明显减弱,尤其是部分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规模过大的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压力却还在增加。虽然目前银行不良率并不高,但关注类贷款虽有微幅下降但比例仍较高,最新数据显示为3.77%。这类贷款中的相当部分将来很有可能会转化为不良资产,不良率还是有可能反弹。这类风险其实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联动,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显现出来,需要高度关注。

《中国经营报》:如何防范刚才说的这两个风险?

连平: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做,一是保持市场整体流动性水平充足合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加大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保持未来市场整体流动性合理适度。央行可以适度扩表运作,合理对冲金融体系较大的资产负债表放缓压力。二是要及时防范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密切关注中小银行业务增量,采取新老划断、合理缓冲等方法,避免短期内压力过大,在存量资产逐步到期的情况下要求其相应去杠杆。三是扩大不良贷款证券化、批量转让和债转股等新型处置模式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债转股操作。四是鼓励商业银行动用更多的财务资源处置不良贷款。引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分红比例,增加盈利留存,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流动性紧张恐殃及实体经济 短期内杠杆难“去”可“稳”

《中国经营报》:金融在去杠杆过程中,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