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万亿联合贷的进退抉择

2021-08-07 12:45:39

 

来源:互联网

万亿联合贷的进退抉择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借助联合贷款业务,银行在贷款规模、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联合贷款业务早已形成了万亿级市场。

在助力银行拓宽市场的同时,监管层亦担心一些银行会对此产生依赖心理,风控流于形式,最终蜕化为资金管道,因此面对日益庞大的联合贷款市场,监管层动作频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银行机构开始审慎选择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合作伙伴及市场,同时努力自主研发贷款产品。但由于客户质量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中小银行对联合贷款仍有依赖性。

联合贷成银行的依赖?

根据蚂蚁集团公开信息,旗下微贷科技平台已经与约100家银行(包括网商银行)合作,包括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外资银行。花呗、借呗正是微贷科技平台上的“拳头产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规模和小微信贷规模已分别达到17320亿元和4217亿元,合计达到21537亿元,服务约5亿用户和超2000万小微企业。

联合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与具有贷款资质的机构按约定比例出资共同发放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当对单笔贷款出资比例实行区间管理,与合作方合理分担风险。商业银行应当独立对所出资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批。

银行与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机构开展联合贷款始于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但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后来者居上。10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仅商业银行发放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的余额已经大约达到了1.43万亿元。

“联合贷款的业务规模上涨是由现象级消费金融产品催生和带动的,2017年《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又为联合贷款的壮大提供了环境土壤,本质上是双方各取所需,科技公司弥补资金方面的短板,金融机构弥补获客、科技方面的短板。”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如是说。

华为研究专家周锡冰认为,联合贷款市场的竞争优势还是很大的,其一是两家或数家银行一起提供贷款比单一的一个银行贷款拥有更多的资金;其二,联合贷款自身的额度可能比单一的银行贷款要大;其三,联合贷款更加多元化;其四,联合贷款的综合成本较低,如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控成本、运营成本等。

随着联合贷款市场走俏,银行机构也面临“被选择”。“我行今年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规模和去年比下降比较明显,原因是合作银行越来越多、但总体资源在那,我们这边合作额度和占的份额就下降了。”某城商行知情人士如是说。

某小型银行银行管理层坦言,部分实力不足的中小银行,在开展联合贷款业务时,话语权较弱,被分得的客户质量、给予的联合贷款规模都不尽如人意。

某汽车金融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道,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联合贷款服务收入同比下滑超过15%。

“通过与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我们也了解到,从哪些公司引流来的客户更适合我们,哪些公司的合作方式我们更喜欢,会对合作公司进行取舍。”上述小型银行管理层告诉记者,“做联合贷款需要支付一定的合作费用,因此,我们希望能多发展自己的贷款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