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金控退潮供需巨变 支付牌照价格跌落谷底

2021-08-07 15:38:25

 

来源:互联网

金控退潮供需巨变 支付牌照价格跌落谷底

李晖

自2015年起开始一路狂飙的支付牌照火热行情面临转折。

多位支付机构人士和牌照并购渠道人士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支付牌照市场的水温与前两年已经不同,拐点发生在今年一季度后,“目前牌照价格下降了二到四成不等”。

自2014年底万达集团豪掷3.16亿美元收购快钱支付68.7%股权,市场参与者开始意识到支付业务的价值所在。此后,受牌照发放收紧、产融结合浪潮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等综合因素推动,支付这一曾经狭长隐秘的业态逐步走向大众视野之中,牌照争夺渐成热点。

而高位行走三年后,随着互联网金融风口冷却、实业“去金融化”大幕开启,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逐步重置,牌照价格回落,作为金融业务底层基础设施的支付本质也正在被重新认识。

价格缩水二到四成

一周前,一条《万达拟出售旗下快钱支付》的新闻引起了支付牌照并购咨询人士、北京信陵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孟凡富的注意。他在朋友圈转发并评价:现在出售变现有些晚了,最好的时机是在去年底今年初。

虽然上述新闻并未得到当事企业的证实,但春江水冷,孟凡富一类的市场一线人士已经有所感知。“今年三四月份支付牌照价格达到高点,但此后快速缩水。一张牌照大约跌去20%~40%。今年3月有家互联网支付企业希望8.5亿元出售牌照,价格没谈拢,现在5个亿在卖,但行情都是买涨不买跌的。”他透露。

壳商刘庆的支付牌照生意也很久没开张了,“年中之后价格就下来了。”他告诉记者,此前的两三年里,支付牌照基本以一年5000万至1个亿的价格稳定走高,一些“3项”牌照叫价8亿到10亿元,“4到5项”牌照10亿元以上很正常,现在降低了三四成。在其看来,牌照价格走低是由于经济下行、股市疲软等大环境造成的,“企业手头都没什么钱了”。

这种价格变化在供需两端表现为持牌惜售的减少,牌照供给开始充裕,而需求方开始更为慎重。孟凡富和刘庆都证实,和去年相比,手中的牌照开始充裕,两人目前手上都持有三四张牌照,有别于此前一牌难求的情况。

另一位北京地区不愿具名的牌照中介告诉记者:牌照缩水确实明显,最近其接触的交易多是“虚晃一枪”,问的多、成交的少。“买家觉得行情在下跌,希望继续砸价格;如果价值被低估太多,卖家也会持牌观望。”

支付难治百病

探究此轮牌照价格降温原因,可从此前牌照上涨的动因去追溯。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宏观政策看,此前在产融结合浪潮下,实业集团的金控化扩张一度成为趋势:电商、房地产、通讯、物流、地产的主业都涌向发展金融,加之支付牌照审批的实质暂停,支付作为金融基础工具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

2016年到2018年年初,支付牌照并购进入鼎沸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陆续发生的涉及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的并购案例就接近30起:其中耳熟能详的就包括小米6亿元收购捷付睿通、恒大集团5.7亿元收购集付通、海联金汇(002537.SZ)30亿元收购联动优势、美的集团(000333.SZ)3亿元收购神州通付、美团点评13亿元收购钱袋宝、唯品会4亿元收购浙江贝付、新大陆(000997.SZ)6.8亿元收购圆通星驿、仁东控股(002647.SZ)14亿元收购广东合利宝、绿地集团收购山东电子商务、国美集团7.2亿元收购银盈通、滴滴出行3亿元收购一九付、海澜之家(600398.SH)超5亿元收购瀚银信息、拼多多实控人收购付费通部分股权……

从上述买方来看,涉及企业遍布电商、通讯、地产、服装、互联网、家电等等。在互联网金融风口乍起过程中,大部分实体企业均开始将金融作为自己的“战略性”业务发展。而巨头构建金融帝国的过程中,支付成了必备的通关密码。

但今年以来在监管导向和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包括海航、恒大等不少企业开始主动收缩金融业务。经过此前一轮大买家的集中布局,经济下行带来的流动资金匮乏也让能入场出手的接盘者越来越少,导致增量市场疲软。一位南京支付从业人士就直言:就算万达真的要卖快钱,按照2014年底万达购买快钱全部股份约30亿元人民币对价,现在的叫价只多不少,能拿出的机构有几个?

而从存量市场看,此前收购了支付牌照的实体企业真正让牌照发挥价值的也较为有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