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 科大讯飞经营持续向好

2021-08-07 18:53:43

 

来源:互联网

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 科大讯飞经营持续向好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合肥报道

10月27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002230.SZ)发布2020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科大讯飞前三季度营收实现72.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5.54亿元和8395.23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48.36%和20.25%。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41%。

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科大讯飞第三季财报相对前三季度整体较为出彩。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29.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迎来较大涨幅,较上年同期增长分别达60.79%和100.43%。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5%。

业绩回调 未来可期

此外,本报记者注意到,科大讯飞第三季度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较第一季度业绩有所好转。报告显示,2020年科大讯飞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由一季度营收14.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1亿元增长至三季度营收29.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

对于第三季度业绩表现,科大讯飞表示,今年年初的特殊环境较大程度上延缓了一季度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严重影响了公司一季度业绩并对全年业绩带来延续性影响,但随着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第二、三季度逐渐弥补了一季度业绩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各项业务加速落地,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同时,该公司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战略布局成果不断涌现,预计该公司全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科大讯飞预计2020年度累计净利润能达到10.6亿~13.9亿元,比上年同期盈利8.2亿元预计增长30%~70%。

科大讯飞同时表示,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和医疗等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各项业务加速落地。此外,公司投资的三人行(605168.SH)、寒武纪(688256.SH)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本报记者注意到,科大讯飞年初部分业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针对抗击新冠疫情的需要和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推出了不少教育医疗类产品,比如推出AI线上教学平台免费提供“停课不停学”服务、推出智医助理AI辅诊系统免费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排查病人、推出智能电话机器人助力相关部门进行疫情的防控排查。

科大讯飞三季度财报并未披露各类产品具体业务营收情况,但教育和医疗等业务一定程度上也为科大讯飞上半年业绩做了支撑。按产品分类,科大讯飞教育领域产品半年营收达13.9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2.12%,较上年同期增速达到30%以上。智慧医疗领域产品半年营收达7443万元,占营收比重仅为1.71%,但较上年同期增速达到664.83%。

自2010年发布讯飞输入法以来,科大讯飞一直持续推进C端产品布局,近几年更加积极,甚至提出了“To B+To C”的双轮驱动战略,也让其C端市场的发展情况更受外界关注。

截至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C端产品营收占比已达37%,但离撑起半壁江山的目标仍有距离。谈到科大讯飞C端产品的发展情况,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起C端产品营收占市场的份额,科大讯飞还是更关心自身C端赛道的年增长情况,这个才是我们更直接的目标,如果就增长速度和可触达的空间来说,我们认为C端市场空间应该会更大,所以这也是讯飞非常坚定地要去走C端路线的原因。”

科大讯飞方面对C端市场是充满信心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终端产品,未来每个家庭都可能会拥有不止一个家庭服务机器人,体验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移动互联红利到期,万物互联红利开启,也将给以语音为核心,能听会说、包括能理解会思考的整体的产业生态带来繁荣。

“对于科大讯飞而言,过去几年推出来的C端产品讯飞翻译机、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智能办公本都属于之前没人做过,科大讯飞最先涉足的产品,因此,科大讯飞很多产品都属于开创型产品,当然我们也将继续延续这种方式,但科大讯飞也想继续去革新一些更大的品类,比如耳机市场。”胡国平介绍,今年9月初,科大讯飞发布多款录音笔新品,并推出全球首款转写耳机,进入无线耳机市场。

对此,胡国平在采访中表示,穿戴式智能设备趋势越来越明显,耳机是科大讯飞的一个大胆尝试,其实也是把人工智能用耳机这样一种载体去赋能给更多的用户,未来也会往更大类的产品去推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