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从义乌到敦煌 “门外汉”冲刺“天猫双11”

2021-08-07 18:52:23

 

来源:互联网

从义乌到敦煌 “门外汉”冲刺“天猫双11”

本报记者 李立 义乌、上海报道

浙江省义乌市泽熙日用品厂厂长方昊这几天忙得顾不上吃饭,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天猫双11”,既兴奋又紧张。

半年前,泽熙因为疫情被砍单而损失了1000万元外贸订单。想在内需市场有所作为的方昊,选择了天猫。通过阿里巴巴的消费洞察,生产了一款包包形状的粘毛器,上线三天就买出了50万单。

“零售卖了50万单,以前想都不敢想。”泽熙日用品厂是一家经营十几年的外贸工厂,“以往只能看下游供应商玩,连消费者都够不着”,今年“双11”,方昊下定决心“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和方昊一样,广东佛山外贸家具厂的女厂长曾娟娟也在为“双11”做最后的冲刺准备;距离杭州3000公里之外,莫高窟下的敦煌研究院线下文创店开始全天淘宝直播。

这些第一次参加“天猫双11”的商家,半年前可能还是电商“门外汉”,现在已经变成天猫最活跃的生产力之一。

疫情后的第一个“双11”,规模空前,至少有25万个品牌、500万个海内外商家、30万个外贸工厂参与,很多中小商家、产业带工厂、线下门店等首次参加。对于他们而言,今年的“双11”,是真正意义上的回血之战。这些新鲜的商家,给“天猫双11”带来了新鲜的商品和体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天猫不断进化的表征之一。

现在知道了怎么“货找人”

80后女厂长曾娟娟,几年前和朋友在佛山创办了一家外贸家具厂,今年2月份的时候压力巨大,“当时觉得可能熬不过去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外外贸订单绝大部分取消,工厂陷入了停滞状态。“有100多个工人要养,每个月基本工资加上这些厂房租金,压力很大。再想一想孩子还那么小,就很焦虑,整晚都睡不着。”曾娟娟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