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专车这个世界难题中国能最先解决?
为何专车这个世界难题中国能最先解决?
【中国经营网注】“网络约车”终于领到了合法身份证。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是世界范围内颁布的第一个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在如何监管网约车的探索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本文来自新浪创事记。
今天,“网络约车”从出生到长大,终于领到了合法身份证。
28日下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两部法规出台,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是世界范围内颁布的第一个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在如何监管网约车的探索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值得关注的政策变化
相比于去年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对之前所有被质疑的条款都进行了修改,以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并从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以及法律和监管方面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主要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在对网约车平台、驾驶员和车辆实行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取消了8年报废的规定,改以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报废,这其实更符合兼职为主的网约车分享经济新业态,给车辆带来了更多使用空间。《暂行办法》还删除了原先的数量限制条款,规定原则上实行市场调节价,并提供发票(这里留了一个口子:允许城市政府自行制定“指导价”),给了市场、平台及司机更大的自主权。
而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巡游式出租车政策做了相应改革,主要包括:
经营权: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原未设定经营权和有偿使用的,逐步改革。
份子钱:进行改革,调整过高和不合理的份子钱分摊模式。
积极转变更是拨乱反正
其实我们看,就在7月初的时候,神州专车、易到用车、滴滴快的等叫车运营商在北京等城市还并未取得合法身份,而如今国家就准备合法化了,可见风向变化的迅速。
2014年网络约车就已在国内出现,国家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为何在这个时机选择出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租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打车难的问题,而合法性下的“一枝独秀”、缺乏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服务质量不高,同时老百姓出行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而这两年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开创了“手机召车、在线支付、补贴优惠、车型多样”的出行新体验,互联网约租车市场需求爆发。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一新型出行方式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监管存漏洞,服务问题频现,各大专车平台先后多次曝出人车不匹配、司机辱骂、殴打乘客甚至车内不雅举动等事件,交通事故发生了也不少。
问题频现,网络约车就此叫停?但是庞大的市场似乎并不能阻挡进军的专车们了。
这一业态从两年前出租车搭载使用起步,到近半年来以私家车为主开展“专车”业务,服务规模在部分城市已紧逼甚至超过传统出租车,同时也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