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宝钢武钢重组 大钢企时代到来

2021-08-07 21:17:51

 

来源:互联网

宝钢武钢重组 大钢企时代到来

6月26日,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分别披露,双方的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鉴于涉及重大重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于次日集体停牌。

对于上述重组,生意社钢铁分社何杭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宝武重组的具体细节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如果重组成功,势必具有示范作用,大钢企时代也将开启。

“宝武重组之所以久传不定,是因为重组极为复杂,例如重组之后,产业如何划分、产品如何归类以及员工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一位宝钢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之所以能够实现重组,与宝钢、武钢同属国资不无关系。

武钢方面则表示,一切以公告为主,目前公司并无新的信息需要公告。

宝武重组

“宝钢与武钢重组的传言如果要追溯,在我国第一轮国企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就开始了,当时应该在2006年左右。”上述宝钢人士表示,之所以长达十年时间之后,这一重组设想才落地,就是因为宝钢与武钢之间不仅仅具有相似之处,更多的可能是差异性。

上述人士表示,首先宝钢与武钢都属于国资委旗下,两者都是国内大型钢企。再者,钢铁如同煤炭一样都曾经历过黄金时代。在钢铁需求旺盛期,不管是大钢企还是小钢厂都利润可观,因此没有人愿意利润被分享,所以有阻力。但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钢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许多钢铁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阻力相对减弱。

上述说法得到了多位熟悉宝钢与武钢人士的认同:不过,观察者认为,宝武重组过去的难点是人的问题,现在最难解决的依然是人的问题。

“邓崎琳在执掌武钢的时候,武钢就屡屡传出与宝钢要合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宝钢更具有优势,如果按照排位,宝钢与武钢合作之后,邓的位置可能会在重组之后略有变动,权利也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一位熟悉武钢的人士表示,处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钢铁黄金时代,邓崎琳拒绝重组也符合常理。

其实,钢铁行业的重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公开资料显示,在2005年1月,武钢就与鄂钢实现联合重组。当年12月,武钢集团与广西国资委签订《武钢和柳钢联合重组协议书》,并于2008年后完成与柳钢的重组。而在2007年8月,武钢集团与昆明钢铁集团签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书》,通过定增,武钢集团对后者持股比例达到48.41%。

何杭生认为,大型钢企的合并,既能增强企业实力,同时也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淘汰,有利于优化钢铁产业结构。

对于宝武重组,何杭生亦称,宝武联姻之后将成为国内最大钢企,规模世界排名第二,市场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据生意社提供的信息显示,按产量计算,2015年宝钢集团粗钢产量为3493.8万吨,武钢产量为2577.6万吨,两者相加之后产量为6071.4万吨,将会超过河北钢铁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钢铁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排名第一的安塞乐米塔尔2015年粗钢产量为9713.6万吨。

示范性待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