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升蓝计划”收官 东风标致新五年规划谋划未来

2021-08-07 23:29:07

 

来源:互联网

“升蓝计划”收官 东风标致新五年规划谋划未来

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车展,是各大车企承前启后的契机。

在11月20日举行的广州国际车展上,东风标致满载“用户体验年”的丰硕成果,带来了308S1.2T手动尚驰版车型。同时,个性化订制车型2008玩酷版,也在众多车友的期待中正式亮相。同时,在车展第二天,“合纵连横,电商渠道多元化——东风标致与东汇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也在广州举行,为汽车电商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实际上,今年也是东风标致“升蓝计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两年内,东风标致相继推出了3008、全新408、308S等6款新车,直接带动了销量的提升。在完成“升蓝计划”收尾工作,东风标致也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升蓝”收官

根据东风标致的发展规划,其正在制定面向未来五年的“2020计划”,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对外发布。东风标致将下一个突破点锁定在品牌和营销能力的提升上——这被东风标致认为是在微增长时代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东风标致所进行的改革,已经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本次广州国际车展上,东风标致的产品也似乎是奔着此而来。东风标致在广州国际车展上正式上市308S1.2T手动尚驰版车型。同时,东风标致2008玩酷版(订制车型)也在车展期间展出。显然,这是为了丰富品牌而推出的车型,并非以销量为主要目标。

“总结我们的‘升蓝计划’,第一个是带来具有优势的产品,第二个是带来先进的技术,第三个为客户带来新的服务体验,服务体验通过这三年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我们的网络现在已经超过500家,率先覆盖全国83%的地级市,无论销售还是售后,我们的服务质量在所有厂家的排名在前十名,这就是我们‘升蓝计划’带给客户的一些好处。”东风标致副总经理文南表示。

通过第一个“升蓝计划”的实施,东风标致的市场表现也有大幅提升。今年1~10月份,东风标致整体销量为324000辆,同比增长率超过3.2%。在今年车市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东风标致的市场业绩与其发展目标基本达成一致。

眼下,东风标致的产品线已经实现从小型车到中型车的覆盖,而随着标致雪铁龙全新EMP2平台的使用,将使标致品牌旗下产品更加丰富。新车的推出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此外更高级别车型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从车型定位来看,未来全新SUV将有望落户位于成都的神龙第四工厂。

此外,从生产到销售,东风标致着眼用户体验,将私人专属的订制化服务融入到生产销售的各环节。在生产层面,采用了整车流水线生产与PDI个性化专线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品质。在销售层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订制平台,开辟了“线上选配,线下交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运营模式,为用户选购个性化订制产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布局未来

三年前,东风标致对外发布了“升蓝计划”,从产品、品牌、服务三大方面进行“升蓝”,旨在通过全方面的革新,提升东风标致形象,提升在华市场表现。在这一发展计划下,东风标致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明年,东风标致会推出三款新车型,一款是在上半年,另外两款在下半年。明年3月,中期事业发布将会公布未来5年的计划。”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表示。

当前整个汽车市场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新人群、新技术和新竞争为代表的“三新”局面:新消费人群85后、90后渐成消费中坚力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以及汽车制造技术日新月异,同时,汽车行业微增长的“新常态”也使得竞争日渐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电商的竞争也越发胶着。传统汽车电商在体验、交割与支付方面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汽车电商发展亟待突破瓶颈。

在电商整体“去实体化”的趋势下,汽车作为一种需要强体验的产品,则在推动汽车电商向“强实体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电商开始尝试线上向线下打通的“合纵”模式,同时,汽车电商和其他领域电商跨界“连横”,则为获得海量线索拓展了新的空间。

作为汽车电商领域创新营销的代表性企业,东风标致一直大胆尝试,多次成为汽车行业在电商领域率先“吃螃蟹”的企业,其多元化电商矩阵的布局日见明朗清晰,形成了多平台和多产品形态的立体化格局:其着力打造的自有平台微商城、综合电商平台天猫和京东、垂直电商平台易车等一直为销售端输送着大量的线索和订单,而整车、订制车型、保养服务、备附件、金融产品等各种形态的汽车产品也为用户提供了全价值链的综合服务。与东汇汽车的战略合作达成。

“东风标致明年的销量目标约为43.3万辆,目标非常清楚,东风标致增长率跟整个车市增长率保持一致。”李海港表示。此次东风标致与东汇汽车的合作,开创了自线下向线上逆向打通的全新“合纵”模式,无疑也为东风标致打造立体元电商矩阵又填上了重要的一个支柱。GG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