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迪信通频收橄榄枝 线下渠道商迎来第二春?

2021-08-08 00:14:09

 

来源:互联网

迪信通频收橄榄枝 线下渠道商迎来第二春?

【中国经营网注】去年迪信通第三次冲击IPO时,业界还是诽声一片。可仅仅几个月之后风向已经转变,从互联网手机品牌到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纷纷向迪信通们抛出了橄榄枝。本文来自砍柴网。

去年迪信通第三次冲击IPO时,业界还是诽声一片。可仅仅几个月之后风向已经转变,从互联网手机品牌到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纷纷向迪信通们抛出了橄榄枝,曾经风靡一时的线下渠道上在经历阵痛后仿佛迎来了第二春。

渠道商的自我救赎

直到今天关于迪信通的负面新闻仍层出不穷,纵观其最近几年的发展轨迹,转型一词不绝于耳,和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握手言和“,从迪信通的角度来讲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

自2011年开始,迪信通连续四年的毛利率一直有减无增,分别为18.7%、16.6%、13.6%和13.77%,而2014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补贴力度的增大,而更让迪信通后怕的还是自身的盈利模式。一般来看,迪信通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硬件利润,作为国内最大的手机连锁零售企业,迪信通和华为、联想等建立的直发合作。据透露,依靠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线下分发的利润空间在400元左右。其二是增值服务,迪信通对运营商的依赖一直众说纷纭,却也为迪信通赢得了通过增值服务盈利的机会,从迪信通2014年财报来看,运营商的服务收入毛利占比超过25%。其三是APP分发,或许迪信通是继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等之后最大的线下APP分发平台,通过刷机等方式为手机预装软件甚至应用包,每部手机的价格在十几块以上。当然手机维修、个性化等服务也是迪信通的盈利方向。

不过,迪信通的危机早已昭然若揭,先是国美、苏宁后来者居上,手机销售已大幅赶超了迪信通;而后电商渠道杀气腾腾,京东、天猫、苏宁等纷纷主推3C产品,从京东618促销的成绩来看,电商渠道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再者用户电商购物的习惯业已养成,迪信通等线下渠道很可能成为电商的体验中心。此外,迪信通的营收已经受制于运营商的政策,2014年运营商的补贴转移到渠道上,迪信通盈利明显好转,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手机厂商大打价格战明显削低了手机的盈利空间,但迪信通依然视之若瑰宝,一则线下加价已成常态,手机厂商们也早已暗许。二则迪信通本身就缺少用户粘性,互联网手机的轰炸营销反而会刺激用户到店消费。三则智能硬件纷纷走向线下,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不慌,迪信通显然不愿意错过每一个机会。

当然,迪信通也在利用自己的线下优势试水O2O,而互联网手机和智能硬件本就是靠互联网渠道而生的,算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第一梯队。

折射互联网渠道技穷

从迪信通最近签署的合作协议来看,魅族、ZUK、乐视等赫然在列,考虑到手机市场喋喋不休的价格战和销量压力,纵使互联网渠道千般好,一些手机厂商开始感到技穷。

当小米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小米模式充满好奇,其性价比策略和饥饿营销屡试不爽。可当无数个小米出现的时候,互联网渠道是否已黔驴技穷呢?粗略来讲,人们早已对互联网渠道褒贬不一,互联网营销五花八门,但消费者冷静下来的时候不免思考:我们买的是营销还是产品。价格厮杀已无底线,而在价格之外对产品的设计和做工要求不断增大,时常出现各类iPhone变形版本,如此种种。不过这些还只是互联网渠道的皮肉伤,真正让手机厂商触目的还是互联网渠道日趋下滑的销售能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