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长虹再破体制藩篱 各种利益仍待平衡

2021-08-08 01:30:18

 

来源:互联网

长虹再破体制藩篱 各种利益仍待平衡

长虹的体制改革终于有了初步进展。日前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称将变更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更名意味着老生常谈的长虹改革终于拉开大幕。当日长虹股价涨停报收于10.36元/股。

一直以来,长虹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施展拳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均将此归咎于老旧体制。此次声势浩大的改制能否牵一发动全身,帮助长虹突破体制藩篱?

阶段性成果

除了改名,长虹的主营业务也发生了变化。在变更后的内容中,长虹的主营新增了“对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产业进行投资,国有产(股)权经营管理。”长虹方面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以后公司将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助力,加强战略管理、投资管理,提升国有资本价值。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长虹业务发展今后将以战略投资、财务管理等资本运作为主,有利于长虹体制灵活,激发子公司经营效率。”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到五大方面:一是建立“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二是规范和完善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调整扩大对控股公司重大投资审批权,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效率;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按照长虹控股董事长赵勇此前对媒体的表态,改组后的控股公司将实现董事会与经营层的高度分离。按照“三纵三横”的路径推进改革:纵向清晰的功能定位、强化核心产业及竞争力、推行产品经理负责制,从而激发经营活力;横向打造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能交易平台三大平台。

长虹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更名是长虹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一步,就在最近几天,相关具体改革措施紧接着会出台。

不过这些在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更多只是属于“补课”“还账”。在中国家电行业,仍然受制于体制、机制约束的企业只有长虹。“长虹控股公司的成立,不是长虹国企改革的句号而是逗号。”刘步尘表示。

事实上,在宣布此项改革前,长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早在2013年底,长虹就启动新一轮三坐标战略转型,抛出“家庭互联网”这一解决方案,2014年1月份以来,长虹相继发布CHiQ智能电视、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调,开始了家电智能化,其推出新品速度出乎所有人意料,市场已经能明显感觉到长虹传达出不一样的气息。

长虹这一组“组合拳”无疑是赚足了眼球,也让闻风而动的资本市场惊喜不已。股市多次涨停无疑表明了市场对长虹发展前景的较高期待。

业绩难题

股价蹿高,业绩却始终低位徘徊。长虹当前最大的问题正是业绩。长虹的改革,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效果,但业绩还远达不到公司和外界的期待。

从2014年开始,遭受互联网冲击的长虹便进入了亏损状态。在2014年年报中,长虹营收595亿元,仅比上年增加了1.0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9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88.52%,家电业务尤其是电视业务的不振,是长虹业绩下滑的主因。2014年长虹的家电营收比上年减少9.54%,其中来自电视的营收减少28.24%。长虹方面表示,国内家电市场需求下滑,“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刺激政策退出,导致上市公司利润下滑。

这种颓势并没有明显好转。2015年一季报显示,长虹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5793.4万元。

在刘步尘看来,长虹目前业绩的下滑更多源自其智能化战略的未达预期。

2015年年初的长虹彩电大换帅,“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到负责市场营销的总经理,统统换了”,这也被媒体解读为源于业绩不好,“CHiQ那么好的产品,集团赋予很高期待,配套资源投入很大,但结果未达预期”。

一般说,一个企业的产品战略市场响应期为3~6个月,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推出新产品3~6个月后,会在市场层面得到响应。为什么长虹智能化战略未能在市场层面得到明显响应?刘步尘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产品,而在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未实现根本性改变。“长虹品牌形象必须来一场洗心革面的改变,将‘长虹’改造成一个年轻的、智能的、人性的、科技感的、有文化感的品牌形象。”刘步尘说。

改革曾两度搁置

长虹的改革尝试和努力其实早已有之。在倪润峰执掌长虹的时代,长虹曾两度提出产权改革计划,但都不了了之。这个家电史上的传奇人物,执掌长虹17年之久,策动首次家电价格大战、资源大战,把长虹带向了辉煌。但却留下一件未酬心愿——长虹产权改革,最终失意离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