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为什么说360做手机是一次妥协 PK小米胜算几何?

2021-08-08 01:47:42

 

来源:互联网

为什么说360做手机是一次妥协 PK小米胜算几何?

【中国经营网注】最近周鸿祎在智能手机上的动作不断,先是放出要做5000的口号,而后话锋一转要针对年轻用户走性价比路线,之后再大喊要“秒杀”所有市面上已有机型。360的这份自信源自哪儿?胜算又有几何呢?本文来自虎嗅。


“这可能是比MIUI更适合小米的OS”,3月19日,360公布了360OS的海报与口号,预示着这款代号AK47的360手机不久将推出。这句口号挑衅小米的意味甚浓,这符合周鸿祎一贯高举高打的行事作风,也侧面反映了360新的战略思路。

去年底,360注资4亿多美金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重新杀入手机行业,但不同于2012年360特供机的小打小闹,此次行动预示着360战略剧变,即在突破百度、腾讯控制的传统互联网利润高地失败(搜索广告、网络游戏)后,退而求其次选择以长尾包夹(小米模式)。这是一次追求从质向量的妥协、垄断向长尾的妥协。360选择以另外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向“巨头之路”进军,为何这么说,我们先聊“巨头”

一、何为巨头

定义巨头不太容易,我们不妨结果导向,市值(估值)超过100亿美金即可成为巨头,那么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有: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唯品会、网易、乐视、小米,一共8家。这8家公司达到百亿美金规模,究其原因,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一个市场规模巨大的本源市场,占据绝对垄断或者相对垄断(这个市场足够大,例如电商)的地位,例如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唯品会、网易;二是在多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借上下游产业链或软硬件服务实现联动,例如乐视、小米。前者基础牢固,用历史资本攻城略地,后者灵活多变,上下联动开疆拓土。

第一种巨头,在一个市场规模巨大的本源市场,占据绝对垄断或者相对垄断的地位。

2014年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882亿元,其中阿里占比61.4%、京东占比18.6%、唯品会占比2.9%

2014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1108亿元,其中腾讯占比44.4%,网易占比8.8%

2014年搜索引擎市场规模600亿,其中百度占比81.8%

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依次变小,而相对垄断者份额越高、垄断者数量越少。唯品会只占据2.9%的B2C市场规模就使得市值突破100亿美金,而百度占据了搜索引擎市场收入8成多规模,搜狗只有4%,360只有2.8%(没错,我说的是收入,而非用户市场份额)。

第二种巨头,在多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并借上游下产业链或软硬件服务实现联动。

乐视的收入来自于上下游产业链:广告+增值服务+版权+票房

小米的收入来自于软硬件服务:游戏+广告+增值服务+硬件+周边

成为巨头无非这两种路径,360做手机预示着其选择第二种路径重新出发,成功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回顾其选择第一种路径的两次失败反而更有意义。

二、两次进击

360自2011年登陆纳斯达克以来,先后两次杀入市场份额巨大的本源市场(网络游戏与搜索广告),分别遭遇到了腾讯与百度的狙击,也就是著名的3Q大战与3B大战。

1、3Q大战进击游戏

2010年,3Q大战表面上是360卫士与QQ的桌面控制权争夺战,实质是对入口背后的利益之争。

当时腾讯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基于QQ的网络游戏,桌面QQ的强入口渠道对这些游戏的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360的收入基础是基于安全卫士-浏览器-网址导航的网络广告和以网页游戏为主的增值服务。根据其2011年财报显示,网页游戏为主的增值服务当时占360收入的25%以上,但全年只有区区4300多万美金,不到3亿人民币。2011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400多亿,360占比不到1%,而腾讯占比近50%,高下立判。

随着政府调停及腾讯开始重视,360围剿QQ遂告一段落。此后360在PC端的游戏收入虽有增长,但并不能颠覆腾讯垄断的格局。而随着页游的衰落、手游的增长,360与腾讯在游戏的对抗上转移至移动端,这里主要指的是移动游戏分发,360手机助手 PK 微信/QQ/应用宝。

在早期,360凭借手机卫士的安装量在游戏联运上赚的盆满钵满,但此后随着微信5.0游戏中心的上线、腾讯加强腾讯安全管家及应用宝的推广、以及百度收购91,360在手机游戏渠道上的垄断被打破,并被反超,腾讯系游戏胜出。

2、3B大战进击搜索

2013年360进军搜索领域,这是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遇到的最大挑战,而360认为自己可以做好搜索的信心是基于下面几点:

产品层面:安全卫士-浏览器-网址导航-搜索 是一个非常顺畅的过程;

技术层面:360沿袭了当年3721的技术团队;

市场规模:搜索广告市场有着数百亿的规模;

用户角度:百度过度商业化导致用户颇有微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