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创业英雄(1985年~1992年)

2021-08-08 02:22:38

 

来源:互联网

创业英雄(1985年~1992年)

摘自本报25周年社庆专刊《萌动年华》,版样为本报前身《专业户经营报》创刊号封面


1985年1月1日这天,《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献词,题目叫《和衷共济搞四化》。这篇代表政府声音的社论热情洋溢地写道:

“建设四化的事业,和扫荡旧社会的壮举一样伟大。伟大的事业呼唤我们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实践。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要站在改革的前列,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停顿。停顿就意味着落后。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情况的发展而发展,敢于在实践中创新,敢于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敢于丢掉陈腐的东西,改变那些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风上不适应新形势的东西。”

4天后,在北京西城洪茂沟的一间木板房里,一份名叫《专业户经营报》的四开八版的周报诞生了。当时的创业者预感到以“专业户”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必将在未来开辟出一块全新的天地。而这份当时全部家当不过5000元的报纸便是后来的《中国经营报》。

那是一个对市场和现代企业管理尚且懵懂无知的时代,那是一个仅凭胆量和一点点改变冲动就能成就豪杰的时代,那是一个从国家到个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寻求出路、但又对出路充满怀疑和畏惧的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马胜利和步鑫生们被国家意志捧上神坛,又被市场力量迅速淘汰。但即便是他们粗浅的经营和稚嫩的变革,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一阵新鲜空气,让这个与市场机制分别了30年的国家再度看到了商业的力量。

是的,在这一年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商业力量带来的改变:这一年取消了粮食和棉花的统购,农产品购销体制和副食品价格体制开始转变,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人告别了“没票寸步难行”的时代,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烟票、洗澡票、肥皂票开始退出中国人的生活。很多人以为失去这些票证就会失去生活的保障,但很快他们就发现,那些从票证里解放出来的生活物质以从未有过的丰富程度展现在他们面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