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世界超市”开市盼外商 义乌商户激战线上营销

2021-08-08 05:58:32

 

来源:互联网

“世界超市”开市盼外商 义乌商户激战线上营销

本报记者 魏婕 蒋政 实习记者 金贻龙 北京报道

不同于以往,有着“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在今年开市之后,线下销售并不热闹。

多位商贸城的经营人员同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下本应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但目前供需两端仍未完全复苏,上游工人没有完全到岗,供货能力减弱,供应商已提出涨价意向,线下订单也明显减少。

记者发现,也有店主将此次疫情看作是创新求变的契机,将商品搬到本地电商平台或微信商城,也尝试在淘宝、快手、抖音上直播卖货,试图将线上线下渠道打通。

义乌工商学院教授贾少华认为,目前义乌市场的跨境电商已走在了全国前列,能够玩转线上线下的销售者会“赢家通吃”。此外,线上销售也对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诞生真正的小商品产业互联网,还需要在产品品牌化、销售网络化、宣传平台化方面提升。

复苏进行时

敲锣打鼓,舞狮舞龙,2月18日,义乌国际商贸城延续了往年的传统,一区和二区在一片热闹中正式开市,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表演人员都戴上了口罩,进入商贸城需要出示身份证、健康码。

根据商城管理者小商品城(600415.SH)向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2日,共有82503人进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各大市场,开市市场包括国际商贸城一区到五区、宾王市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等,其中经营人员65230人,采购商17273人,各大市场整体开门率在90%左右。

尽管这里已经开门迎客,但线下消费并不如往日那般热闹。“我们今年已经开工快半个月了,往年这个时候,中亚、北非的一些老客户都已经过来了,但今年他们说还要再等一等,而接到的国内订单也减少了50%。”陈勇(化名)一家已经在义乌经商37年了,目前经营拉链生意,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有三家店铺,在义乌有一家100多工人的工厂,主要给服装、被套等纺织生产企业供货,采购商来自俄罗斯、埃及、肯尼亚、土耳其等80多个国家。

截至3月3日,陈勇的工厂30%的工人由于交通等原因还没有到岗,现有的工人数量还能维持一阵子,但今后是否考虑招人,还要看订单情况。

不仅中小企业,吸管行业的头部企业,年产吸管近万吨、产值约2亿元的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订单情况也不如人意。

该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的订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月份国内市场的发货量只有同期的百分之十几,3月4日几乎没有来自国内市场的订单。这样一来,后续的生产就成问题了。我们现在做的订单还是日本、韩国、欧盟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的部分存量订单,我们大致盘算了一下,能撑过4月。这其中,4月份的大半个月还要做库存,也就是把仓库填满,解决员工的工作问题。”

“我们新招到了100多个员工,算上共享员工,我们有400多人,整个产能达到了去年的平均水平,招工的问题刚刚解决,但需求端仍没有打开。”楼仲平说道,因为吸管与食品、餐饮行业密切相关,而奶茶店、连锁果汁店等饮品店以及餐饮店都没有开业。“国内外的订单量加起来不到同期的1/5。 有一些传统的海外大客户,一次下单通常都是五六百万元,但目前出现了谈的差不多了却不下单的情况,还有几个退单情况,好几个欧洲的客户要求取消原来的合同。”

义乌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数据显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5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刚刚过去的2019年,这座县级市产生了近3000亿元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如今,义乌的复工和外贸生意面临挑战。

义乌一名内衣生产商何东(化名)认为,要想真正恢复运转,需要相关产业和条件做支撑,比如物流能否及时跟上、原料商是否供应充足、工人到岗率,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要素,即便开市,终端消费也不容乐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