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经开区与自贸区 差异在哪儿?

2014-12-01 11:38:00

 

来源:互联网

经开区与自贸区 差异在哪儿?

【中国经营网注】复旦自贸研究院就曾刊文表示,自贸区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再创新,是一整套设计、运行的新机制,并非是各地迷恋的“特区经济”的简单重复。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介表示,国家设立自贸区,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应具备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的发展条件,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自贸区的定义和功能上看,自贸区绝非圈地跑马盖房子,更非“区”里的自娱自乐。

在张介看来,自贸区如今更多的存在价值仍是“试验田”,虽说各地申请自贸区的热情很高,但在真正探索出中国的自贸区能做什么、怎么做之前,各地利用经开区仍能有一番作为。“金融改革并不仅仅在于成立自贸区,只要定位合理、管理科学、投入适当,不成立自贸区一样可以发展经济。无论是自贸区还是经开区,都是区域经济、集聚效应的体现。办好经开区,不仅是物尽其用、‘地’尽其用,此外也是对自贸区的补充和支持。”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勾起了其他省市的“自贸区幻想”。然而,这种幻想似乎仍停留在当前中国遍地开花的“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上。

今年恰逢中国兴办经开区的30周年,有专家指出,走过“而立之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面临“中年危机”亟待转型升级,未来中西部经开区将成为热点,经开区“走出去”也会越来越多。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称将对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给予外汇、金融等诸多政策支援,鼓励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试点,支持政策还囊括了一批上海自贸区试点的制度创新成果。据路透社分析,随着上海自贸区试点政策在经开区的推广,未来可能催生类似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小自贸区”遍地开花。

经开区转型升级

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国际级经开区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有国家级经开区215个,其中江苏有25个,在全国范围内最多。而仅在上海地区就有6个经开区,分别分布在闵行、虹桥、漕河泾、金桥等区域。

30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13年,210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2.1%、9.9%和18.7%。

刊登在中国政府网的《意见》指出,鼓励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上市和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券产品筹集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及商业银行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探索同社会资本共办“区中园”。

国家级经开区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土地开发中的矛盾、发展模式的滞后、招商引资的弊端等。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说:“一些国家级经开区产业核心技术掌握较少,原创能力不足,发展重点不明晰,产业雷同等苗头性问题较为突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也不完善。”

“国家级经开区仍然靠过去粗放式、高速发展的模式,已经遇到市场瓶颈和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寻求高附加值才有出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称:“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大问题,许多中西部城市都期待能抓住二次开放的机会,这次给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应该也是顺应这个大环境而为,估计对这些地区也更有吸引力。”她认为,这也有点类似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毕竟自贸区现在只有一个,且还在试点,如果能把好的经验先推广到这些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