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小微经营融资40年大巨变:新兴业态加速渗透普惠信贷

2018-12-29 09:05:00

 

来源:互联网

小微经营融资40年大巨变:新兴业态加速渗透普惠信贷

作为新旧经济动能转换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微经济的融资获得问题几乎贯穿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个历史阶段。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曾指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小微融资特别是小微经营性融资的获得途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多元的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新兴辅助业态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友信金服发布的《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1978-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供给余额从近153亿元一路增长至约15.6万亿元。2018年,在总额15.6万亿元的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余额中,银行、网贷、小贷公司、民间金融的数据分别为近10万亿、0.29万亿、0.34万亿、5万亿元,其中后三种形式的供给已经占到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整体规模的约三分之一。

经营性融资供给多元化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个体和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 6579.4 万户,私营企业2726.3 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个体和民营经济不仅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同时也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个体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支持个体和民营经济的融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1978年到1996年,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初期,此时的个人融资还处在探索期,主要以个人经营性融资为主且总量很小,小额信贷开始起步并发展,融资渠道几乎全部来自银行业。

《报告》梳理发现,早在1984 年8月,大型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便出台了《城镇个体经济贷款办法》,面向各类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户或专业户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此后各地扶持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突破路线陆续出现。

融资的支持也成为了小微经济蓬勃发展的助推器。《报告》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供给余额从近153亿元,一路增长至约15.6万亿元。

在友信金服CFO王海琛看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个人金融资产在总量方面实现大幅增长,结构也从单一逐步多元化,个人财富积累与资产选择多样性的增加,不仅使得个人在市场微观金融活动中逐渐变得重要,个人融资市场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启了数十年持续高速发展的历程。

在国有银行、信用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正规金融渠道的借款成本被持续推高,从而催生民间借贷随之活跃。数据对上述趋势做出了重要作证:《报告》测算发现,以2018年数据为例,在总额15.6万亿元的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余额中,银行、网贷、小贷公司、民间金融的数据分别为近10万亿、0.29万亿、0.34万亿、5万亿元,后三者已经占到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整体规模的约三分之一。

以网络借贷为例,《报告》测算显示,网络借贷对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供给一直在加速,与整体行业发展爆发期同步,至2017年,网贷个人经营性融资余额测算已达0.38万亿元。

而从单一平台数据也可以看出网贷对个人经营性信贷的供给情况。《报告》显示,以个体经营性融资撮合为主要业务的人人贷,年度累计成交金额从2011 年的0.4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745.14 亿元(数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其中近80% 的借款用途为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资金周转。

供给缺口急需新兴业态补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