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楼市因城施策 专家称将规避过去“一刀切”弊端
“十四五”规划建议楼市因城施策 专家称将规避过去“一刀切”弊端
本报记者 刘颂辉 上海报道
“十四五”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日前,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定义了未来五年房地产业的运行方向。
“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连日来,多位受访专家对此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过去调控“一刀切”的方式不同,此次政策明确要落实因城施策的思路,各地将会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
与此同时,在长租公寓行业野蛮生长的几年间,暴露出违规租金贷、甲醛超标和频繁倒闭的问题,后续在科学监管下,将会完善和改进租赁住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实现租赁住房市场可持续发展。
房价趋稳
在长达两万余字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更多的是实体经济,涉及房地产的内容不过数百字。不过,可以看到,“房住不炒”仍将是基本导向,“稳房价”是衡量标准。
“稳房价”并非是房价不再上涨,而更多是稳定房价的涨幅。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认为,从实际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和被约谈与调研的城市,房价涨幅基本控制在5%以下的城市基本是安全的,但是涨幅排名前5的城市就比较危险,这些城市涨幅往往会超过10%,也就成了大概率出调控政策的城市。但是从绝对房价来看,70城没有一个城市的房价停留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上。
房地产投资为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四分之一左右,据同策研究院核算,我国房地产业对GDP的真实贡献为13%左右,说明房地产业仍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尽管目前强调“不把房地产业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却丝毫不影响房地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对稳定经济起到的积极、正面作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着眼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平稳与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并根据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与人口流动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特点,租售并举、因城施策,以解决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和满足居住改善需求为目标,逐步摆脱城市发展对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让房地产行业本身与地方财政、金融运行都进入到平稳有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而且,保持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发挥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持国民经运行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当今和下一段时期乃至“十四五”规划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重要的产业关系之一。
调控因城施策
“文件明确提到了‘因城施策’,这是区别于过去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刀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由于各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不一样,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以及土地供应状况各有差异,过去的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碍。
城市之间的住房市场发展阶段不同,比如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已经由增量向存量房地产市场过渡,而一些中小城市,仍是以新建开发为主的商品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