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增速放缓不良上升 银行小微临战“新常态”

2021-08-07 07:22:59

 

来源:互联网

增速放缓不良上升 银行小微临战“新常态”

杜丽娟

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周期。而在新常态下,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对银行业的改革来说,这种风险逐渐凸显。

“相比以前,新常态环境下,银行对小微金融的狂热情绪正在被理性所代替。”近日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表示。

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压力上升、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等背景下,前两年高歌猛进的小微业务,其增速有放缓迹象。央行数据显示,尽管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42万亿元,增量占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35.6%)比上半年占比水平提高3.1个百分点,也比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7.7个百分点,但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增量(1.42万亿元)同比少增了1924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常态周期的持续深入,对存量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将成为银行未来深耕小微业务的常态。

新常态下的挑战

一直以来,支持小微企业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

然而,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小微企业的周期性风险仍不可避免。小微业务的不良贷款增加是造成部分银行在小微业务上较为谨慎的原因之一。

根据券商机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呈现集中爆发的迹象。目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正在不断上升,给银行风控带来较大压力,零售、物流等过剩行业的企业经营能力下降、不良贷款反弹严重。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陈琦表示,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该行的小微业务产业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贷款,不过不良贷款总量并不大,在175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不良贷款只有6000多万元。“主要还是房地产市场影响,不过和同业比,我们的不良率仅为0.2%,小微资产质量整体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小微贷款余额174.79亿元,较年初增加44.57亿元,小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32万户。

“在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主经营相对保守,扩张放缓,贷款需求在减弱,负债减少,总体而言,不少银行的小微信贷投放增速相比前两年有所放缓,业务拓展力度有所加大。”某股份制银行小微业务相关负责人士表示。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末,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季末低2.2个百分点。这表明,今年银行业机构对于小微贷款也普遍趋于谨慎。

根据券商机构的三季度银行报告预测,未来商业银行资产和存款增速将会有所下降,预计未来将逐步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不良贷款连续几个季度出现双升,反映行业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对银行来说,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其风险将是一个长期的命题。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认为,真正要为小微企业服务,银行一定要把风险和成本控制好,而为了控制成本和减少风险,所有的流程需要固定化。

针对今年小微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不少银行都做出应对调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