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盈利模式难建立 三泰控股无奈戴帽“*ST”

2021-08-07 13:27:18

 

来源:互联网

盈利模式难建立 三泰控股无奈戴帽“*ST”

从资本市场“网红”到披星戴帽,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泰控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跨越云端和低谷。

三泰控股是国内较早涉足快递柜的企业,凭着“速递易”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关注,一度成为沪深两市市值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不过,由于2015年、2016年连续亏损,三泰控股4月28日被实施ST处理,变身*ST三泰,而连续亏损的主因同样是速递易。

风雨飘摇之际,3月31日,三泰控股正式发布停牌公告,拟筹划重大事项,4月14日,三泰控股发布公告,确定筹划中的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包括速递易在内,智能快递柜行业目前普遍遭遇发展瓶颈,主要是因为其盈利模式还未建立,智能快递柜行业还处在积极探索运营发展模式中。

“公司对速递易始终保持信心,对跑赢快递‘最后100米’始终满怀期待。”三泰控股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打造速递易品牌、提高用户满意度,公司对以速递易为核心的创新业务重心进行了调整,工作重心从之前的攻城拔寨、网点拓展,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网点优化运营与盈利模式创新。

亏损大幅增加

三泰控股于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快递柜业务,3年时间下来,三泰控股通过多次增发向速递易输血已超过50亿元。例如,仅2015年,三泰控股就两度公告,分别拟募资29.4亿元和28.7亿元加码快递柜业务。

大举募资后,速递易成功抢占了“最后100米”的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底,速递易业务扩张至全国79个城市,签约协议网点近8.87万个,布放网点4.87万个,2016年底线下网点又增至5.6万个。

三泰控股表示,公司布局速递易是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司自2012年开启互联网转型之路以来,率先在全国推出智能快件箱品牌“速递易”,经过5年的发展,速递易已在行业领域内保持着市场占有率最高、覆盖小区和城市最多、累计处理快件量最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地位。

不过,在速递易网点极速扩张的同时,三泰控股的业绩表现却不容乐观。报告显示,三泰控股2016年营业总收入为10.4亿元,同比下降27.12 %;营业利润为-12.4亿元,同比下降1428.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下降3337.67%。其中,仅速递易的主导方成都我来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净利润亏损就达5亿元。

对于速递易业务大幅亏损原因,三泰控股表示,由于加大对自身社区生活服务的宣传,占用了部分广告资源,同时由于探索速递易社区新媒体运营模式,预留了部分广告资源,导致广告收入减少;加之速递易在寄派件业务方面实施了优惠营销策略,收入相应减少;同时整体设备折旧及运营费用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和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较大等原因,致使速递易业务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事实上,三泰控股业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了亏损,而亏损的主因同样是因为加码速递易业务。数据显示,三泰控股2015年实现营收14.26亿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下降140.33%。其中,速递易业务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09亿元,毛利2.04亿元,净利润-1.36亿元。

尽管连年亏损,但三泰控股仍对速递易业务充满信心。三泰控股对记者表示,公司依托速递易解决最后100米交付难题,在社区入口基本形成卡位优势,初步建立了社区用户与服务的大数据资源,奠定了基于社区的商业变现基础。社区用户使用速递易收件的习惯已形成,通过速递易从事寄件、广告投放以及其他多品类的社区生活与金融服务正在变成现实。

盈利模式有待建立

事实上,不止速递易,整个智能快递柜行业都面临着盈利难的尴尬,作为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另一典型代表顺丰丰巢业绩同样表现不佳。顺丰控股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丰巢去年营业收入为2173.97万元,尽管与前年相比大幅提升,但是同样未能摆脱盈利困境,亏损达2.36亿元。

智能快递柜盈利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盈利模式不清晰。资深快递行业人士邵钟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智能快递柜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模式还在积极探索中,问题在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一家第三方智能快递柜运营公司已经盈利了,还都处在烧钱阶段。对单个公司而言还可以继续烧钱,但对行业而言,整个行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盈利模式。

“智能快递柜要么快递公司掏钱,要么用户掏钱,但用户掏钱这条路已经很难走了,因为寄件人已经把整个快递的费用付掉了。另外,如果要让送件的快递公司付费,现在中低端的快递盈利都是很单薄的,付费也存在很大的难度。”邵钟林分析指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