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实探各大APP青少年模式虚实:防堵疏导亟待完善

2021-08-07 18:17:19

 

来源:互联网

实探各大APP青少年模式虚实:防堵疏导亟待完善

本报记者 张靖超 李静 北京报道

2021年6月1日与往年的国际儿童节有所不同的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在这一天实行。其中增设的网络保护专章备受各大互联网公司关注。

其中内容包括网信办等部门要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等规定。

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而言,青少年模式是防沉迷、防不良信息的主要手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3月起,国内主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通过内容、使用时段、时长等方面的特殊设计,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目前,多数平台会在用户首次进入APP时进行弹窗提示。

但是,记者发现各互联网公司在青少年模式下的呈现内容、解锁机制等方面的表现则良莠不齐。如微信,记者通过发送短信重置密码的方式即可关闭青少年模式;而有的APP则在青少年模式中,只呈现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对于课外需要、且有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内容则一概予以屏蔽,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争议。

三大方面限制

促使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青少年模式的主要推动原因便是关于使用成瘾性、诱导消费等方面争议,尤其是在手机网民越发低龄化的背景之下,来自教育、民间的呼声越发高涨。

据5月28日,央视“第一时间”栏目披露的一起案件,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未成年人刘某多次使用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近160万元,刘某父母将平台诉至法院请求退款。经调解,平台返还近160万元全部打赏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去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9.2%;10岁及以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78%;首次触网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0岁之间。

《报告》还显示,手机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在受访的未成年人群体中,63.6%的未成年人有自己可以上网的手机。

2021年5月28日下午,记者测试打开虎牙、斗鱼、B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以及微信等APP,其中部分APP会在打开时跳出提醒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的弹窗。而且设置时,多个APP也在青少年保护模式页面说明,在该模式下,每日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每日晚间至第二天早上的时段内禁止使用。

同时,大多数APP是要求用户设置二级子密码用于解锁青少年保护模式。

当记者在试图绕开二级子密码解锁青少年模式,即点击忘记密码时,绝大多数APP要求用身份证等实名认证的证件资料进行申诉,或者发送相关申诉材料至指定邮箱。

而在青少年保护模式下,各互联网平台在内容、使用时长以及消费方面均做出了限制。

以快手和抖音为例。在快手首页左侧菜单栏固定体现,进入该模式后,青少年使用快手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独立密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