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滴滴卖车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2021-08-07 23:15:34

 

来源:互联网

滴滴卖车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中国经营网注】尽管滴滴自身拥有两大独特优势,但想把卖车做成一门好生意,需要迈过两个槛。本文来自百度百家。

12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滴滴试驾”频道将于双12向终端用户卖车,首轮卖车与奔驰、一汽丰田两个品牌的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合作,两个品牌各100辆。7日开启预约,12日下单和预付订金后,凭数字回执在当地指定4S店取车。

滴滴官方表示,本轮在线售车价格与指导价格低4万元左右,奔驰和一汽丰田覆盖的城市也是滴滴试驾开通的城市。此外,滴滴还推出“试驾车友计划”,参与双12买车的用户,一年内完成50次试驾服务,将获得1万元返现。

今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后,在打车市场一统天下后,滴滴开启疯狂扩张模式,加速布局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试驾等业务,并在9月更名为滴滴出行。与抢占打车市场类似,滴滴在每个细分领域扩张总是补贴先行,作为试驾业务的延伸,滴滴卖车的首秀也祭出低价牌,试图以价格撬动购车用户的敏感神经。

尽管滴滴在双12卖车“玩票”意味较浓,但长远来看,在线卖车不失为滴滴探索商业化的路径之一,而且其自身具备两大独特优势:

一、拥有海量用户。在出行领域全垒打的滴滴俨然蜕变为超级App,用户群覆盖广泛,比如滴滴专车用户突破2.3亿,用户规模大不仅解决滴滴卖车的流量之需,而且为业务上量提供有利保障。

二、大数据优势。滴滴掌握海量乘客和车主的数据,具有不菲的商用价值,加上背靠阿里云和自身积累,大数据、云计算优势为滴滴商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比如滴米曾为打车立下汗马功劳,大数据的加持,有利于锁定购车意向用户,卖车实现精准营销。

不可否认,上述两大优势使滴滴卖车起点高于同行,加上低价的强大杀伤力,进一步增加其发展后劲。不过,优点的过度延伸是缺点,滴滴对技术和资金的过于倚重,面对产业链过长的汽车电商,恰恰成为其发展的掣肘。

事实上,如今滴滴用户和资金两不缺,正处于全盛时期,与2013年微信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后者确立移动社交霸主后上线支付功能,开始承载腾讯的电商梦想,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试错,腾讯最终把拍拍网、易迅等电商资产卖给京东,也间接宣告微信电商的失败。

当然,与微信大力发展电商不同的是,滴滴双12卖车只是前期摸索,滴滴官方称未来App在线售车是否常态化,将会视用户需求和市场反应来定。尽管现阶段看不到滴滴在卖车领域大展拳脚的迹象,但由于与试驾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滴滴试驾在全国加速扩张,未来卖车在滴滴内部地位或提升。

无论滴滴在卖车领域是否具有长远打算,我认为都必须汲取微信电商的失败教训。毕竟,面对陌生、复杂的汽车电商产业链,滴滴作为行业新兵,天然存在诸多短板,这些短板也将制约卖车成为一门好生意。

短板一:卖车是粗重活,滴滴干不了

微信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尽管具备电商的基本功能,支付、场景、载体也可以慢慢培养,但只适用于O2O,即服务类电商。但实物类电商是块重量级的大蛋糕,大数据方便电商做精准营销和市场分析,云计算以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海量数据,二者是微信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加上微信自身已经臃肿不堪,如果叠加二者则严重超载。

对于长期深耕O2O的滴滴而言,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积累上比微信更为乐观,但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短板。由于汽车商品的特殊性,卖车不是简单的交易,更强调专业化,用户在4S店拿到车只是服务的开始,汽车服务链条过长带来的挑战接踵而至。

滴滴不得不面临汽车保养维修的难题,售后、三包和法律问题也不容轻视,对于技术起家的滴滴而言,显然无法有效因应这些粗重活。如果解决不到位,滴滴卖车可能演变成为汽车品牌商或经销商提供信息展示的电商平台,无法在汽车电商产业链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