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心脏病药“地高辛”涨价十倍谁之过

2021-08-08 01:39:40

 

来源:互联网

心脏病药“地高辛”涨价十倍谁之过

心脏病药“地高辛”涨价了,而且是上涨十倍。

各类媒体蜂拥而至,关注率几何倍数增长,甚至有些媒体剑指现在的药品价格改革,认为放开药品价格最高零售价导致药品价格暴涨是药品改革的痛点。

而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站查询,现有“地高辛”生产批准文号的国内有10家,合资企业一家即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可见“地高辛”片不存在价格垄断情况,如果都投入生产,产能不存在问题,但实际上真正生产并向市场供货的仅有两家——上海信谊和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其他厂家为什么不生产?究其原因不过是历届各省招标中价格奇低,低到生产厂家只能赔钱生产,而各省招标采购中还是肆无忌惮地一次又一次地压低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这种招标导致一些物美价廉的低价药产品几近消失。所以,“地高辛”这类用量不大,但医疗机构急救常备的药物由于畸形的招标政策导致了严重价格畸形,价格畸形就是成本倒挂,而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等大幅上涨,最高零售价格却没有跟进调整,成本的压力全部压在了生产企业身上,于是绝大部分企业放弃了生产。

由于生产厂家急剧减少,很多医疗机构基本是断货,而一些经营“地高辛”片的药房也很多是断货,一是因为生产厂家少,二是因为销量不大,有些患者服用“地高辛”片后由于药物反应无法承受,很多都改用其他药物代替。

而医疗机构即使在断货情况下,仍然可以用其他药物替代,其他药物一般都是价格比较高的,医疗机构也不愿意使用“地高辛”片,一是患者药物反映大,监控麻烦,二是价格太低,没有利益可得。

厂家不生产或减少产量,所以,“地高辛”片生产商不是“地高辛”片价格暴涨的始作俑者。医疗机构由于医保支付限制和招标价格限制,也没法拉高价格。

那么,拉高价格的就是中间商和药店了,而很多药店表示,由于“地高辛”片价格过高,进货怕患者不买,经营的药店也是少量试探性进中间商库存的高价“地高辛”片。没有厂家生产,而市场又有需求,中间商就可以囤积居奇,坐地起价。

中间商其实在2014年11月份就试探性拉高价格,发现市场反应不大,随后,更重要的是上海信谊基本停止生产,又没有其他厂家加入进来,中间商发现可以囤积居奇了,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大幅拉升价格。

总之,“地高辛”片价格奇高的罪魁祸首有两个,一是招标导致的物美价廉的低价药物没有厂商生产,二是中间商或少部分药店的囤积居奇。

政府主管部门怎样去尽快解决“地高辛”片或者类似“地高辛”片的价格暴涨现象?

笔者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生产商批量生产,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真正的带量采购,比如,政府可以初次在承诺合理采购价格基础上,进行比如50万瓶的采购标的,并与医疗机构和医保支付部门协商好合理零售价格,这样生产商一下子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抓紧时间生产。

有了充足的货源,那些囤积居奇的中间商或者药店就会自然而然地让“地高辛”片价格回到合理水平。

作者为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业界知名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