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中国电信转型自救

2021-08-08 02:25:21

 

来源:互联网

中国电信转型自救

在移动增值业务上,中国电信一直比较尴尬。

12月23日,中国电信发布2015终端发展新政,会上宣布了“卓越100计划”:2015年将投入160亿元,打造100款4G精品终端,拉动全年手机销量达到1亿部。

中国电信这160亿元是这样分配的:124亿元用于快速结算终端补贴,其中24亿元由中国电信集团与全国连锁、电商直接对接,100亿元由各级分公司与域内代理商对接。为了加快结算速度,由中国电信翼支付平台进行结算支撑。

6亿元直接补贴给符合要求的终端厂商,其中2亿元补贴299元智能机,另外4亿元补贴300元至700元档智能机。中国电信认为这类机型属于实用机型,性价比高,市场广阔。

30亿元终端销售佣金,作为渠道销售激励资源,由各省公司根据销量抢盘,再由其根据各渠道销售业绩进行奖励,奖励对象为700元以上智能机。

在市场竞争和收入减少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电信如此投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自救。

从2011年起,中国移动就开始发展4G业务,当年1月份,由中国移动主导的4G标准TD-LTE网络,已由工信部批准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六个城市开展规模试验。当时在6个城市部署的TD-LTE示范网络耗资15亿元,共建基站3060个,每个城市约500个站。

而那时中国电信还在享受3G带来的红利。中国电信拿到国际上通用的CDMA2000制式,拥有最好的3G网络环境,但依然没有改变其在三大运营商中,移动用户数量垫底的困境。业内当时评价:中国电信拿了一手好牌,但却打烂了。

与中国移动相比,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量较少,但中国联通通过和苹果合作,在中国移动与苹果还未达成合作协议时,抢先从中国移动那里抢到不少高端忠实移动用户。

除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中国电信还面对外部忧患。互联网对运营商的冲击让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例如,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网络压力不断增大,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上网业务收入上升,但是并没有与流量增长同步。

电信运营商推出包括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电视等多种增值业务,但这些业务品牌效应不足,用户规模相对有限。

苹果、谷歌等传统的IT和互联网企业也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App Store和谷歌应用商店等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第三方应用,而这些服务均绕过了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局。

电信运营商也在面临着“互联网思维”的转化。除了160亿元的补贴外,针对中小代理商,中国电信明年还将提供50亿元小额贷款,其中5亿元是面向农村代理商的无息贷款,另外45亿元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提供给与中国电信深度合作的中小代理商。这种补贴产品的扶植渠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做法正是来自互联网。

除此,中国电信电信推出个人定制套餐,用户可自主定制套餐,可随时修改,套餐内语音和流量可相互转换,流量用不完可以转赠,双城通可以拨打长途电话无须支付长途费、漫游费,只需付市话费等,都是互联网压力下,运营商转型必须尝试的用户个性化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