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与阿里开打前 万达的O2O之路如何走?

2021-08-08 02:22:42

 

来源:互联网

与阿里开打前 万达的O2O之路如何走?

【中国经营网注】近日,万达集团与快钱公司在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万达获得快钱控股权,这是万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首桩并购。万达控股快钱意在获得金融支付平台,可以加速实现O2O业务的落地。万达的O2O之路能否顺利落地呢?本文来自虎嗅。


公布20亿战略控股快钱当天,万达就迫不及待开始展望“中国最大的O2O企业”了,官方给出的信心支撑是:快钱现有360万家企业合作伙伴、200多家金融机构,加上万达商业合作伙伴、每年几十亿次线下客流充分整合。

万达没说明自己现有多少家合作伙伴,在支撑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信心说明的结尾,官方用了“充分整合”一词,显然,官方和外部观察者在万达战略控股快钱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前路漫漫——整合都尚且不易,更何况还需要充分。

万达和苏宁的转型之路殊途,能否同归?

万达和苏宁,分别有阿里巴巴和京东针锋相对。细究万达和苏宁的转型之路,其实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相应的,掌门人享受到的口水舆论待遇也大有不同。

在二十多年的电器零售扩张历史中,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恐怕从来没有听到有谁敢把他和苏宁'往死里打'的豪言,连鼎盛时期的黄光裕都不敢轻视的他,却被小他十岁的刘强东小觑,这定然是屈辱的一页。——阑夕

在京东赤果果挑衅苏宁之前,因为国美和苏宁的强势崛起,家电已经普遍从百货中分离出去成为独立门类,也就是说京东燃起家电战火之前,家电市场就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竞争和成熟的市场化体系。京东“打苏宁指挥部”的成立,迫使苏宁和家电市场重新卷入混战,从连锁门店到线上线下并行,苏宁的转型完全是出于被动防御。

苏宁被迫接招走向O2O之路,至今仍处在艰难的探索期摸着石头过河。与马云平等对弈的王健林,先是和百度腾讯成立电商公司,又憋不住战略控股快钱,也开始放大招了。

万达收购快钱的商业逻辑并不难以理解,且万达上市当天就破发多少有些难堪,制造新的热点概念对拉动股价有益。那么,万达收购快钱这个大招,到底是放给谁的?万达是要跟电商平台打,还是借助网络打击实体的竞争对手?亦或者是要两线开战同时打?

品类庞杂的百货业,充分的市场化竞争是在淘宝崛起之后才有的,可以说百货的充分市场化竞争是淘宝完成的。家电是百货的一部分,百货是购物中心的一部分。经过电商的充分化竞争,百货商城和购物中心也都通过业态调整等方式,逐步开始和部分完成了转型升级。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尽管每个大型商业体都算是一个次级平台,毕竟辐射范围有限,购物中心得以大规模批量复制黏贴迅速扩张开来。对于线下实体商业来说,百货商城是经过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而购物中心没有。

尽管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平台无比凶猛,但是拿走的零售份额是社会化的、而非某一家具体企业,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巴巴和万达并无任何的直接竞争关系。万达的业务线要宽广的多,其拳头产品万达广场正是未经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购物中心,受电商影响最大的万千百货仅是其中一个模块。

阿里巴巴和万达,是线上和线下各自领域中的领头羊,马云和王健林也是一时瑜亮,王健林的万达在线下的份额,比起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线上的份额简直无法一提。一盘散沙山头林立的实体商业项目,万达只是其中一员,不管是王健林还是万达,都无挑战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任何必要义务和动力。

马云和王健林在央视的公开赌局,与其说是单挑,事后来看更像是一场(耍猴游戏)心照不宣双赢的社会化营销,两个人约定坐在赌桌前玩一把,哪个角度看都是相对平等的。

攘外必先安内,O2O战争之前是同质化梦靥

10月31日,第100座万达广场在昆明西山开业。此时,中国的购物数量已据全球之首占到总量的一半,面积最大的3个在建购物中心都在中国,此外,在建购物中心规模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国占了8个,且以每年新建300个左右的购物中心的速度在增长。

这且不说转型升级后的百货商城与购物中心的叠加竞争、以及新兴社区商业对购物中心的分流竞争等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