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推进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时间:2021-10-22 13:04:31

 

来源:贵州日报

近日,贵州省商务厅充分发挥商务部门作为国内大循环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特色优势,印发实施《围绕“四新”助推“四化”实施方案》,围绕助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出台22条措施。

在全力抓好外向型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工业化方面,聚焦推动工业产品转化为外贸产品出口、降低外贸物流成本推出7项举措。

推动工业产品转化为外贸产品出口。以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和健康医药为重点,持续推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建设,积极申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大对遵义白酒、新蒲经开区消费类电子、贵阳经开区装备制造、正安经开区吉他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支持力度,推动优质工业产品出口。支持工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降低外贸物流成本。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推动商贸物流大通道、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在各市州所在地和关键节点布局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园区。完善口岸交通物流体系,发挥好中欧班列等重要通道效能,提升国际陆运通达能力。深化中国(贵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开发完善地方特色应用。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推动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行动计划,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水泥、磷化工等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持续培育壮大外经主体,力争新增一批“走出去”工业主体。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瞄准新加坡、日本、欧盟和港澳台等重点国家(地区),发挥贵州产业基础和优势,汇集市场资源,筹办好境内外重点国际平台外商投资促进活动,招引外资投向我省工业产业。

改善引进外资环境。出台政策,对新引进的外商投资工业项目给予建设资金支持,提供管家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实。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引进和支持加工贸易工业企业壮大,支持工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培育经开区首位产业。支持各类经开区扬优展长,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2个至3个主攻产业。省级经开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向主导产业明确、延伸产业链条、综合配套完备的方向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1个至2个主攻产业。

开展经开区产业大招商。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紧盯目标企业投资布局动向,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支持工业企业参加投资促进活动,围绕产业链开展补链强链招商。立足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选择区位条件比较好、产业基础比较扎实、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有利于产城融合和要素集聚的区域,集中力量抓好1个至2个技术领先、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承载白酒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材料产业、大数据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千百亿级产业园区。

在全力深化商贸流通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方面,围绕落实“强省会”行动、培育建设消费中心等方面推出7项举措。

落实“强省会”行动。强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首批国家级试点城市、商品市场优化升级首批国家级试点城市、两岸冷链物流建设试点城市创建,以及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为契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贵阳贵安首位度和贡献度,发挥好贵阳市省会城市在商贸领域的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商务大跨越大提升大发展。

培育建设消费中心。支持贵阳申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品牌消费集聚地、西部消费品集散中心城市、国内消费者旅游购物热门城市、智慧消费示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全面联通并融入成渝双城,支持加快提升遵义中心城市商业功能,打造全省消费次中心。依托毕节、安顺、六盘水、铜仁、凯里、都匀、兴义等次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人口和资源优势,布局与之相匹配的消费设施和消费业态,打造覆盖当地消费需求的商贸商圈和省际商贸旅游消费中心。

提升城镇消费基础设施。实施城市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消费平台和载体。以商圈建设为核心,以“三化”改造提升为引领,统筹推进物流园区、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文旅消费聚集区和夜间经济街区,形成错位发展、差异互补的多层次、多元化、集聚化城市商圈体系。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积极申报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加快建设社区便利店、家政服务设施等,打造一批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社区商圈,畅通城市商业微循环。

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推动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及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农村传统零售网点、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加强省内移民搬迁点商贸流通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购销、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推进交邮+电商(快递)站点+农资(供销)网点融合发展,鼓励大型电商、快递、物流和商贸流通等市场主体以乡村为重点下沉渠道和服务,从根本上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

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主体。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行动,激活各类商贸流通主体发展活力,发挥内贸流通领域及商贸服务行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扶持小微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发展,提升大中型商贸流通和服务企业竞争力,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加大农村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提高商贸流通和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

推动流通模式创新。支持连锁经营创新发展,鼓励连锁企业进社区,引导夫妻店、小商店等通过加盟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持续开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商店示范创建,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等智慧终端。推广惠民生鲜帮扶模式,坚持增量与存量并举、新建与改建结合,在重点居民社区建设惠民生鲜超市。支持发展绿色流通,以大型商场为创建主体,推动节能设施设备改造,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推广绿色产品销售,以绿色供应链引导绿色消费,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商场,提升城镇生活品质。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集配中心和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中心,强化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资源效能发挥,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畅通贵州农产品出山通道。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旅游”,加快形成城市现代产业、农村生态产业、电商下乡、农品进城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在全力抓好产销对接,助推农业现代化方面,围绕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开拓行动等方面推出3项举措。

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分拣包装、预冷储藏、初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新增冷库库容30万立方米。加快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现代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等升级改造,健全一二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配置。提升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物流园等大型集散中心功能,建设一批区域性集散中心,构建农产品高效出省流通体系。

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开拓行动。统筹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拓展省内市场、东部市场和“黔货出山进军营”三大市场,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三个销售主力,深入开展“七进”活动,线上线下共推“黔货出山”。

深化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电商产业园、引进运营商、培训电商人才、完善村级电商网点、直播带货等措施,推动农业农村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积极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依托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社、村邮站、快递网点、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拓展农产品、特色食品、民俗制品等产品的进城空间。

在全力抓好商务供给,助推旅游产业化方面,围绕推进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等方面推出5项措施。

推进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建立商旅融合发展项目库,促进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启动打造购物示范街区,探索快速提货和直接快递服务模式。推动建设50个旅游特色商品超市(专卖店)。推动贵州旅游商品进机场、进高铁站、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旅游集散地、进景区、进酒店、进乡村旅游重点村、进线上销售平台等“八进”工作。

扩大文化旅游消费。加快推进“流光溢彩夜贵州”建设,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美食街区改造提升。支持贵阳、遵义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支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布局,做好贵阳基础航空口岸转场运行和遵义、铜仁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工作。配合做好国际航线培育,为入境游客提供交通便利。

提升住宿产品品牌化。加快推动各类住宿产品品牌化发展,引进品牌酒店集团入驻贵州,支持优强企业在贵州布局建设高端住宿项目。

发展特色餐饮产业。制定实施黔菜标准体系、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推广“生态黔菜”餐饮品牌,推进“生态黔菜”传承创新,培育“生态黔菜”餐饮名店,支持品牌连锁经营,形成“生态黔菜”名店和菜品体系,拓展“生态黔菜”品牌推广渠道。适应游客多样化餐饮需求,打造一批高品质中西餐餐厅。打造黔菜美食季等黔菜推广促消费平台10个以上。到2025年,全省打造100家“生态黔菜”餐饮名店,推出300个以上“生态黔菜”菜品标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