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议加快康复治疗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时间:2022-03-04 15:26:3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记者 郭伟莹)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中国网财经记者近日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周燕芳带来多份议案。其中,一份议案聚焦加快康复治疗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周燕芳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慢性病人群增加,国家对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越加重视。康复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和有力保障,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巨大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实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举措,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鼓励将康复治疗逐步融入到相关疾病的诊疗流程。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八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10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以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相关任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与社会对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意见》中专业队伍的目标数量仍有较大差距,建议加快康复治疗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加强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认可,切实加大康复治疗师人才供给,匹配康复医疗快速发展需求。

康复治疗师人才短缺 尚未录入国家职业大典

1.康复治疗师人才短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康复治疗师作为康复治疗工作的治疗方案制定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力量,是贯穿临床康复服务流程各环节实施的核心能力,是决定康复效果的关键角色。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康复医疗行业执业(含助理)医师数量为1.64万人,占整体执业(助理)医师规模的比重不到0.5%。同时,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才缺口大,《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将其列为急需紧缺人才。因暂无康复治疗师人才相关数据的标准统计口径,依据专家调研,初步匡算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约5万人。从人均水平来看,每10万人口康复治疗师为3.57人,与国际标准每10万人口康复治疗师50名有超过十倍的差距,与《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每10万人口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仍有很大缺口。随着国家政策对康复医疗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强,康复产业也逐步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但康复人才短缺已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

2.康复治疗师未录入国家职业大典,职业分类与认知模糊。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与康复技师构成了康复工作的核心,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保证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高效与完整。现行的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仅有康复医师和康复技师,没有康复治疗师,即康复治疗师在国家层面的职业目录和分类均不明确。然而,国际康复医学的职业分类体系构成已相对完善,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08中,属于康复治疗师类别细分领域的物理治疗师、听力和言语治疗师,与牙医、药剂师、营养师同属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与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等为平行级别。日本对于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分类更为完善与细致,具体分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按摩和手指按压治疗师、针灸治疗师、艾灸治疗师、柔道治疗师等。

此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4月正式发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特殊贡献的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和呼吸治疗师成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但与其专业相关性较强的康复治疗师暂无国家层面的职业目录分类,没能正式得到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广泛认可。

3.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不明确,从业者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良莠不齐。执业资格准入是政府规范涉及公共利益相关职业秩序和职业行为非常有效的措施,我国医疗职业中的医疗、护理和药学人员等均具备执业资格准入,康复治疗师是卫生健康系统内极少未建立准入资格制度的职业。迄今为止,康复治疗师的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制度均不明确,将导致如下风险。一是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没有准入和执业资格最大风险是全体康复治疗师均属于“无证”上岗,且目前康复治疗师大部分从中医专业、护理专业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没有权威的、严格的、规范的人员准入制度,导致康复治疗人员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且为医疗质量控制带来较大难度。二是不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康复治疗师大多只能参加全国职称考试解决“无证上岗”问题,但职称考试不是准入考试,无法定位职业从属,不能体现职业特点,缺乏在职业成长方面的针对性标准,且执业范围和执业地点不明确,对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4.康复治疗师晋升路径不畅,降低优秀人才吸引力。医疗技术专业人员中,医师、护师、药师的职称制度体系建立已较为完善,而康复治疗师没有单独的职称晋升路径,其职称评审只能通过挂靠医技系列申报,如评定康复治疗师的高级职称现为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然而,医技系列晋升考试内容多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基础知识为主,无法衡量康复治疗师的实际水平。同时,康复治疗师缺少细致的专业职称系列,一方面掣肘了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发展,制约了专业人员的职业选择,降低了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建设康复大学、发展康复学科,预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从事康复事业,没有国家职业认可的保障,则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学习和从事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影响了康复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康复治疗行业与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

建议加快康复治疗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周燕芳表示,国家已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缓解康复人才紧缺问题,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要积极设置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工程学等紧缺专业,鼓励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医学生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索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转岗培训等。但因康复治疗师职业分类与认知模糊,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和晋升通道不明确,掣肘康复医疗康业发展。

1.将康复治疗师录入新版国家执业大典,完善康复治疗人员的职业分类。康复治疗师不同于治疗医学中的护士和技师,康复治疗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是一个独立评估、独立开具非药物康复处方、独立给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专门职业。随着2021年4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启动修订,建议加快将康复治疗师收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纳入国家执业分类统一框架。并且将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分类与医师、护理人员、药学技术人员作为平行级别的小类,并可在细类上基于职业范围进一步明确执业类别,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明确康复治疗师的职业目录,在解决康复治疗从业者的执业管理难题的同时,促进康复医学规范化发展与康复医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从国家层面建立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推动康复服务体系规范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并逐步建立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执业注册,规范康复治疗人员职业行为,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是康复治疗师的执业资格认证应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由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多部门协同,促进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在建立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的过程中,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学会等社会主体对康复治疗师的业务范围、资格条件、执业程度、管理方法等进行严格限定,进一步规范并细化康复服务流程。以严格的标准作为执业准入门槛,将保证康复治疗师具备开展工作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对从事相关服务的机构和从业者本身都加大约束力,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安全。

二是学历教育机构以执业制度为导向,增加高质量康复治疗人才供给。实行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制度将对从事相关学历教育的机构产生倒逼效应,促使教学以执业资格认定的标准为导向,与所要求的岗位能力相衔接,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师。同时,推动复治疗专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有效解决康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解因康复人才短缺而制约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三是康复治疗师独立执业,助力康复治疗专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康复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拥有独立执业资质并具有的一定的非药物处方权。基于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康复治疗师独立执业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增加大量专门的康复机构,不同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可以覆盖上至省市、下达农村的康复机构,切实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权利。

3.完善畅通康复治疗师职称晋升渠道,匹配康复服务的快速发展需求。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建立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康复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现康复工作特点,畅通康复治疗师职业晋升制度。一方面,确定康复治疗师的职业从属,形成职业认同感,提升社会地位,减少人才流失,以充分发挥其维护和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提升我国康复治疗师在康复事业国际交流上的话语权,有助于我国康复技术和康复理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专业输出和技术输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