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国内应大力发展再生稻产业

时间:2022-03-10 10:05:1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且稻米口感和品质均优于单季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开州区委书记蒲彬彬建议,国家可从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角度,采取有利举措促进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蒲彬彬介绍说,再生稻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我国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再生稻亩产从过去的几十公斤提高到数百公斤,再生稻产业在一些地方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助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特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再生稻常年发展已超过1000万亩。

蒲彬彬认为,发展再生稻产业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提高膳食质量;三是有利于提升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再生稻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蒲彬彬指出,一是优质再生稻品种相对较少;二是头季稻机收与再生稻高产存在矛盾。水稻机收前往往要放水晒田,而再生稻要获得高产,需要保持农田湿润。再加上现行主流水稻收割机械在收割时碾压稻桩,影响稻桩再生萌发、长穗,进而影响再生稻产量。研究表明,使用现行主流机械,头季稻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再生稻平均减产20.52%。

此外,灌溉条件对再生稻发展有较大影响。再生稻头季收获一般在8月上旬前后,处于高温伏旱季节,如稻田不能及时灌水,会导致稻桩再生芽萌发率低,难以获得高产。据调查,我国水稻主产区灌溉保障率只有50%左右,头季稻收割后,很多稻田不能及时灌溉,再生芽萌发少,有些错过萌发季节,不仅不能获得高产,甚至绝收。

“从现行粮食生产政策看,除个别地方外,国家层面基本没有针对再生稻发展的支持政策。在国家农业调查统计中,没有将再生稻作为一季庄稼统计,再生稻产出没有纳入粮食总量统计,国家也没有将再生稻纳入粮食安全考核。”为此,蒲彬彬建议,农业农村部将再生稻品种选育纳入我国种业工程重要选项;强化再生稻农业机械研发与栽培技术示范;大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调整优化再生稻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