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猪价跌跌不休、猪企全面亏损 未来走势如何?

时间:2021-10-21 17:26:2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暴涨暴跌不应成为市场常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一年要吃掉近7亿头猪,全球一半的猪是中国人消费的。

今年春节前夕,猪肉价格连涨八周,一度逼近50元/公斤,甚至有网友吐槽“过年都不能安心吃上一顿红烧肉”。

然而春节过后的猪肉价格,仿佛坐上了滑梯一般,“跌跌不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下降超过六成。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消费者是高兴了,但养猪户却伤透了心,每卖一头猪得亏损300元至500元不等。

日前,多家A股上市猪企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如果从利润的角度来看,生猪养殖企业在三季度基本上“全军覆没”。

上市养猪企业为何第三季度业绩大变脸?猪价跌跌不休为哪般?之后猪肉价格将呈现何种走势?

猪价探底 猪企亏损

猪肉是老百姓菜篮子里的主要产品,也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大王”齐尚港表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已经下降了六成,这在年初是不敢想的。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连续8个月回落,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也没有出现猪肉价格反弹。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

肉价的变动,在零售市场上的体现或许更鲜明一些。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市场发现,北京多家超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跌回到了“一字头”了,回到了久违的十几元一斤了。在海淀区一家超市,鲜肉类摊位上猪肉供应充足,猪前肘甚至卖到了9.9元/斤。

市民也明显感觉到价格的变化。一位消费者正在询价买肉,“猪后腿肉11.8元/斤,以前每斤30元多,下降幅度挺大的。”

受国内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养猪行业第三季度陷入全面亏损。数据显示:

新希望预计第三季度亏损25.8亿-29.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9.2亿元,预计前三季度亏损59.95亿-63.9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0.8亿元;

正邦科技预计第三季度亏损55.2亿-65.2亿元,同比下降283.04%-316.20%,前三季度预亏69.5亿-79.5亿元,同比下降227.92%-246.33%,为目前亏损最多的生猪养殖企业;

天邦股份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0.5亿-22.5亿元,同比下降258.98%-274.49%,前三季度亏损27亿-29亿元,同比下降195.60%至202.68%;

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22亿元,同比下降108.05%,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亏损最多的一个季度,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7.04亿元,同比下滑58.53%;

温氏股份预计第三季度亏损67.52亿-72.52亿元,这是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亏损最多的一个季度,前三季度预计亏损92.50亿-97.50亿元。

五大猪企三季度全部亏损,累计亏损总额接近200亿元。事实上,养猪行业亏损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6月以来,全国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8月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52.5%。

另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生猪仔猪育肥(96%成活率)养殖成本约19.37元/公斤,亏损573.46元/头;生猪自繁自养(96%成活率)养殖成本约14.42元/公斤,亏损376.10元/头。

那么,猪价为何会跌跌不休?

供给增长 需求下降

齐尚港表示,影响猪肉价格的核心还是在于猪肉供求本身。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表示,猪价下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生猪产能恢复状况较好,且生猪交易均重偏大,本国猪肉供应充足,导致猪价持续下降。

2018年非洲猪瘟之后,暴涨的猪价吸引了大批企业加入养猪行业的队伍,带动了国内生猪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国内生猪产能突飞猛进。9月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我国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一位河北的生猪养殖户表示,随着猪价的回落,养殖户恐慌情绪加剧,进一步加快了出栏速度,从而造成当前猪价大跌、猪肉跳水的局面。

猪肉供给恢复正常的同时,猪肉消费却没能跟上。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发现,猪价大跌,猪肉市场消费却没有出现此前期望的大幅增长。上述养殖户表示,除了过节那两天猪肉销量高点,其余和平时销量基本一样,甚至还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疫情影响导致消费疲软。“之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的时期,很多消费者转向购买其他肉类,如今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居民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了。”

此外,随着其他动物蛋白种类的丰富,以及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追求,使得其他肉类,尤其是鸡肉对猪肉消费的替代。

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2017年这两个年度的统计公报可以发现,猪肉产量占比下降明显。

2017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产量分别为5340万吨、726万吨、468万吨、1897万吨,占比分别为63.3%、8.6%、5.6%、22.5%。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6428万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产量分别为3917万吨、468万吨、341万吨、1702万吨,占比分别为60.9%、7.3%、5.3%、26.5%。

猪价的持续下降,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好事,但过低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却会导致亏损。

对于养猪行业来讲,有着“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说法。即如果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户便会加大扩张力度,供过于求使得猪肉价格于高位出现拐点,开始下跌;价格下跌后生猪养殖户进行减产,供不应求导致位于低位的猪肉价格再次出现拐点,开始上涨。

那么,面对跌跌不休的猪价,企业该怎么办?

顺应市场 调节产能

随着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并击穿猪企养殖成本线,国家陆续启动猪肉收储计划。10月10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本年度第四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共计3万吨,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

冯永辉表示,国家每一轮的收储,总量虽然有限,但对于行业信心的提升和价格的回暖的效果是显著的。数据显示,10月中旬开始,国内猪价开启了新一轮上涨。截至2021年10月18日,国内标准体重外三元生猪出栏价13.90元/公斤,环比上涨13.38%,同比下跌53.85%;140公斤以上肥猪出栏价14.36元/公斤,环比上涨15.25%。

不过新发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肉价有所回升,但回升以后的猪价对养殖场来说仍然是亏损的价格,肉价仍然是低迷的状态,摆脱这种低迷的状态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

俗话说,生猪市场供应“中期看仔猪,长期看母猪”。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10月2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3月份以来,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8至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冯永辉表示,眼下企业还是要在生产方面做足功夫,更新母猪结构,及时淘汰生育能力低下的母猪,保证核心母猪群的生产能力始终处在优质阶段。

目前一些养殖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采取“十头母猪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育肥猪提前十天出栏”等措施。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增长势头,环比连续3个月减少。

那么减产后猪肉价格是否会重新迎来上涨?天价猪肉会卷土重来吗?

对此,马丽媛则表示消费者不必过度担心,减产过后猪价或有反弹,但难以出现2019-2020年的高位水平。新发地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企业如果能够尽快摆脱亏损,不仅对养殖业来讲是好事,对消费者来讲也是好事,可以收窄肉价波动的幅度,避免后期的大起大落。

马丽媛还补充道,冬季来临,养殖单位要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大面积复发。其次,在猪价难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各养殖单位需要从各方面尽量降低养殖成本。最后,各养殖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补栏、淘汰,避免盲目跟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