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半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万亿元资金!

时间:2021-12-07 13:04:38

 

来源:南宁晚报

降准了!半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万亿元资金!上周五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将适时降准后,人民银行12月6日公告称,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1.2万亿元如何影响A股?数据显示,以近十次的数据为例,降准消息公布后,次日的上证指数有7次录得上涨,总体上上涨的概率更大。从板块来看,降准通常令高负债率或资金敏感型板块受益更多,如银行、券商、地产、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等。

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人民银行表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降准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改变

上述负责人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该负责人称,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在“官宣”降准时也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股票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

12月3日,高层明确释放降准信号。6日盘中,素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板块一度大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股票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历史上,降准消息的公布对A股市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7月9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7月12日,上涨指数受提振涨0.67%。

以近十次的数据为例,降准消息公布后,次日的上证指数有7次录得上涨,总体上上涨的概率更大。

事实上,降准一次性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从板块来看,降准通常令高负债率或资金敏感型板块受益更多,如银行、券商、地产、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1月降准。2019年1月,伴随着央行全面降准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出大量流动性,证券市场在一片欢腾中上演“股债汇商”大联欢行情。当月上证综指上涨3.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15基点,人民币汇率升值2.33%,螺纹钢期货大涨9.03%。

降准如何影响A股跨年行情

平安证券认为,对股票市场而言,降准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助推资金面的下行,对于预期业绩增速较高的成长股的提振作用较强,岁末年初之际的“春季躁动”行情或将前置。

降准后银行及券商板块有望受益。对于银行板块,降准可直接减轻银行的成本端压力,助力净息差企稳回升,但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资产质量隐患仍存,或难领涨大盘。

华西证券表示,与海外不同,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降准落地后,央行仍将实施逆周期下的“宽货币+差别化信用”的政策组合。另外,11月以来关于房地产政策微调的信号出现,一行两会表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均向市场释放稳增长的政策信号,成为A股演绎“跨年行情”的驱动力。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此次降准有别于7月,对银行股将构成明显利好。此次“适时降准”将从量、价和风险评价三方面利好银行股:1。引导银行稳定甚或加大信贷投放,提振“量”的逻辑;2。做实社融底部,推动社融增速拐点更快到来,从而改善经济预期,优化“风险评价”的逻辑;3。利好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稳定“价”的逻辑。

安信证券指出,降准预期升温叠加多项改革政策推出,有望催化券商板块行情。另外,券商板块近期多项政策出台,包括开展证券公司账户管理功能优化试点、放开险资参与证券出借业务、规范收益互换业务等,同时李克强发言中提出“适时降准”。多项政策利好叠加流动性充裕预期,建议关注券商板块投资机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