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的“隐”与“显”

时间:2021-07-13 11:29:04 来源:中国网财经综合

来源:财经网 记者:段静远

7月12日晚间,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药业”)官网发布讣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镜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21年7月12日20时39分不幸逝世,享年77岁。

而在前一日早些时候,业内已有消息传出,但关于时间、地点和原因,业内传闻多有不一。财经网在当日就此事向多位接近扬子江药业的人士求证,一位相关人士回应,“目前业内有传闻,但一切还要等官方消息,或会在明天发布确切消息。”对于突发疾病的原因,对方仅表示,不清楚。到了当日晚间,又有消息传出,“还在抢救当中。”

作为医药行业巨无霸一样的存在,扬子江药业一直没有上市,始终没有把自己“完整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徐镜人给扬子江药业制定的原则是“零负债、不上市”,但从上个世纪博得“板蓝根大王”的称号,到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1名、2020年成为民营医药企业中营收排名榜首,扬子江药业所受的关注度始终不减。而作为营收体量超900亿“巨船”的“掌舵人”,徐镜人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次数也不多,和没有上市的扬子江药业一样,保持着神秘和低调,但徐镜人已经凭借这家药企在2020年被评为泰州首富,而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造型像“故宫”的院区和内部有着军事化气息的管理模式。

一个没有上市却备受关注的企业,一个有自己“隐与显”原则的昔日“掌舵人”,在其突发离世,此前也一直没有公布未来接班人的当下,未来扬子江药业会驶向哪里似乎成为未知数。

成名“板蓝根大王”,现身制药龙头榜单

扬子江最早被公众知悉是由于“板蓝根大王”,但事实上在那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故事。财富人物的“名人传记”中关于“板蓝根大王徐镜人”有一番讲述。

1971年,20多岁的徐镜人从部队退役后带着几千元和几个工人在扬州泰兴创办了一个制药车间,后来,泰兴县口岸工农制药厂的招牌挂了起来,厂子逐渐走向稳步发展。

1981年,国家打击假劣药,发文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口岸工农制药厂则被划入“关停”的名单中,但当时制药厂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颇有名望,在徐镜人的奔走努力下,口岸工农制药厂的资质保留下来,改成了“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1985年又正式更名为为扬子江制药厂。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板蓝根需求激增,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需要火速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而当时扬子江的板蓝根每月产量仅有5万包,徐镜人号召员工加急制药,全厂无一人休假,最终,380多万包板蓝根干糖浆顺利完成。

徐镜人也由此得到了“板蓝根大王”的名号。1990年至1992年间,徐镜人曾短暂离开了扬子江两年,而这两年公司形势急转直下,三年之内扭盈为亏,亏损两百万,欠下了二十多亿。

徐镜人回归后,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通过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拿到了胃苏饮的方子。1993年,胃苏颗粒冲剂面世,成为扬子江药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而后扬子江又推出了香芍颗粒、蓝岑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等一系列中药新品。

而梳理扬子江药业这些年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一路顺应着政策和行业的发展变革,加大GMP建设上的投入;从中药延展到综合管线;建立创新药子公司;积极参与集采等等。而在最近几年,扬子江药业在公众视野中出现频次最高、声音最响的也是在集采进行时,信息显示,在已开展的五次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中,扬子江分别中标2个、4个、7个、6个、11个品种,合计30个品种中标。

扬子江已然发展成为了医药行业的“巨无霸”,据其官网信息显示,2014年-2019年,扬子江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1名。在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扬子江药业集团也以901.85亿人民币的营收位居中国民营企业排行榜第71位,也是排名最高的民营医药企业。

但是,看起来似乎一路顺风顺水的扬子江却在2021年上半年遭遇坎坷。4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对扬子江药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其2018年销售额254.67亿元3%的罚款,计7.64亿元。

处罚决定显示,2015年至2019年,扬子江药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下发调价函、口头通知等方式,与药品批发商、零售药店等下游企业达成固定药品转售价格和限定药品最低转售价格的协议。

曾有一位分析师告诉财经网,“经销商接受协议往往是因为厂商强势”,而这也和业内广为流传的扬子江药业的“同乡军”销售模式不无关系,在徐镜人的家乡泰州有这样一句话:“泰州有一半人都在靠扬子江‘吃饭’。”

据一位制药企业销售负责人曾对媒体解释扬子江药业的销售模式,“一大家人一起过来,直接包下一家医院。”而这里所谓的“包下一家医院”,是指扬子江药业的品类足够多,可以将药品打包和医院谈判,而不像其他药企要一个个的品种去推。扬子江药业的销售人员能吃透一整家医院,上到院长,中到科室,下到医生,渠道关系深厚,一合作就是很多年。

或许正是由于扬子江药业一直存在并且对这样的销售模式习以为常,据悉,在2020年6月和9月,公司先后两次向总局提交申请,要求中止调查。

低调“泰州首富”,坐拥“故宫”院区

凭借这家药企,2020年徐镜人被评为泰州首富,并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2021年徐镜人及其家族以41亿美元身家位列第705名。

徐镜人公开露面的时候并不多,但有对他的评论称,“徐镜人是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有消息显示,在22岁进入泰州市仪表厂之前,徐镜人有过近7年的军人经历。公司的建筑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有描述是:他将集团办公区修成类似紫禁城的故宫,在“椭圆形办公室”上班。财经网注意到一个扬子江的前员工对公司建筑的评价,“做中药的龙凤堂像故宫,目之所及的几乎所有房子都是扬子江的。”

有接近公司人士的讲述是,徐镜人本人具有“毛泽东情结”,不仅在厂区建有毛泽东广场,一谈起自己的经营理念,他说:“我们的理念、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均来自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据悉,每一个新进“扬子江”的人,一律先参加军训,每逢“七一”,集团都要组织革命歌曲的合唱比赛,用革命精神来振奋公司士气。在扬子江的企业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而扬子江公司内部却有一条引发员工不满的规定:即将离职或退休的员工,必须将手中所持股票按市场价折一半反卖给公司。这是在2003年非典,扬子江体量暴增,徐镜人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但据悉,扬子江自推行股份制近20年,只分红过两次,一次是2003年员工初次持股,另一次是2016年。中国经济网一篇名为《中国最大药企扬子江连遭诉讼百亿富豪徐镜人改制之痒》文章中指出,有12名持股者因不满扬子江药业回购股份价格等原因,将扬子江药业告上法庭。

一代坚定不上市,二代或“自有想法”

老一代企业家对于资本市场总有着天然的距离,坚定的远离资本市场,“坚持不上市”,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位: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娃哈哈的宗庆后、老干妈的陶华碧,以及医药行业扬子江药业的徐镜人。

在2018年再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期间徐镜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暂无资本市场上市计划,“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亏损过,不盲目上市。”

徐镜人直言,上市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的需要,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如果企业资金碰到困难,或是出于圈钱目的就去上市,这是对股民的不负责,也违背了我的初衷。”

他谈到,资本市场是一个融资的手段,“即使上市了,股票价格上不去也不行。我这个人心脏不太好,经不起股票价格的波动,稳中求进挺好。我管理的企业从来没有亏损过,一直保持盈利稳定的增长,也从没有拖欠过职工工资。目前,员工队伍比较稳定的,企业文化导向比较正确。”

徐镜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徐浩宇毕业后从扬子江最基层的销售办科员做起,到现在就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徐浩宇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任董事长的人选,但他与父亲的经营理念有些不同,在徐浩宇看来:“企业做产业是做加法,做资本则是做乘法,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他看来,未来上市和兼并收购是必须的,但坚持做药的确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领域内进行。

除了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分歧外,徐浩宇对父亲不跨界的想法表示认同。徐浩宇在采访中曾表示,扬子江坚持做药,不跨任何一个行业,“不过,真正要想把医药产业做强做大,我认为可以在健康领域发展,做药、做机械、做健康保健品,这都可以,但不能脱离这个轨道”。

一位“灵魂人物”的离去,意味着企业一个时代的告别,作为创始人和几十载的“掌舵人”,关于他的故事和色彩也会深深烙印在这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