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望海康信:高质量医疗供应链讲求“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率”

时间:2021-10-18 11:26:09

 

来源:中国网财经

对医院而言,今年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重点强调公立医院应实现三个转向——“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国家层面的重磅发声,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行业对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及前瞻实践。医院在追求与落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专业支撑,为医疗生态圈良好协同提供重要服务是医院精益运营服务商望海康信的使命。在十八载耕耘中,望海康信形成了一套以服务价值医疗为愿景,以分析、整合、处理医疗资源相关数据为抓手的精益运营方法论。

在这套方法论中,对于医院供应链系统的改造与升级、流程规范与物资溯源,是保障医院内部稳定与后勤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点。

医院供应链管理如何有效撬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对此,望海康信供应链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妮认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抓手是供应链管理。而搭建高效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则在于“全”,即全场景覆盖、全链条可溯、全周期管控、全业务协同,横向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各类医用物资从采购到最终结算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纵向以高效协同为目标,实现招采、供采、业财、数据的高效联动,真正为医院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率的发展目标服务。

全链条管理:提质、增效、降本

在望海康信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上,“全链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谈及医院供应链管理,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采购。

“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视角上看,医院供应链就是,供应端从原材料开始,经生产企业制成医用物资,最后由销售和配送网络把物资送到医院,应用到疾病治疗诊断中的功能网链;需求端则是从医疗服务出发,每个病人、每份医嘱、每台手术对医用耗材的临床需求,采购作为医用物资入院的第一道门槛,是名副其实的管控源头。”

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医院对采购的管控仍缺乏标准及规范。同时,以往医院在搭建供应链管理体系时更多的是单点突破,即关注流通商和医院之间的协同交互,院内医用物资的流转与追溯,但供应链作为一个链条,更需要一个全局性、全流程的管理模式,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医院供应链势必走向以采购为源头的全链条管理模式。

基于这一核心理念,望海康信依托易普优采、供应宝及医院物资耗材管理系统三大产品,搭建了“智慧优选、合规优采、高效优配、精益优管、科学优评”的医院供应链”五优”管理模式,将宏观政策要求、医院管控节点、标准作业流程全部内嵌于系统,全医用物资覆盖、全核心数据留痕,双向可溯。

以采购环节为例,过去线下作业,招采信息不透明,不少医院都备受“供应商投诉”的困扰,上线易普优采平台后,全程数据透明,供应商可第一时间了解招采各环节进度及未中标原因,有效降低投诉率,部分客户医院实现零投诉,充分提升采购环节的管理质量安全。

这是“提质”的显著表现, “降本”则更多的体现在采购成本的把控。

相对于省级综合性大三甲医院的高用量,部分专科医院及规模较小的区县级医院受限于自身用量及供应商辐射范围小等因素,采购优势并不明显,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采购成本。

对此,望海康信尝试从“充分竞价”层面帮助医院破局,即依托易普优采的供应商覆盖量,实现医院招投标公告覆盖广度的扩围,从而引入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提升竞价充分性。以望海某一中医医院客户为例,其揿针的使用量因纳入医保而出现大幅增加,该医院基于历史数据预估新一年度采购量后开展带量议价并引入新的供应商参与竞价,最终采购降幅高达68.7%。

而“增效”层面最直观的体现,则是供应链全流程响应效率的提升。在没有供应宝作为辅助工具之前,医院供采往往依靠电话,这就极易产生采购与库房、库房与临床等多主体之间的信息脱节,从而导致响应效率的低下。而上线供应宝产品后,信息高度透明、各环节单据流转清晰可查,提升整体响应效率的同时,将医工人员从繁琐的基础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释放更多的时间从事管理、质量把控等高附加值工作,进一步从提升效率上来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数据联动,告别“万码奔腾”

要做好医院供应链的高质量管理,医用耗材使用的规范与追溯也是一大难题。

“业内对医用耗材编码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万‘码’奔腾。”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同一医用耗材,从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到各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医院的院内识别码、收费结算码,以及不同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各个环节都有专属编码,且因为编码方式的不同而无法有效识别。

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医用耗材等15项业务的编码标准贯彻执行工作,以终结“万码奔腾”的现状。

“宏观层面,这一要求将利于形成全国医保信息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为医保筹资、支付制度、药耗耗材招标采购提供数据支撑。”但微观层面,由于编码规则不同,原有医用耗材院内码大多是一个编码对应同一耗材的多个品规,但医保编码颗粒度更细,一个编码只对应同一耗材的一个品规,这就给医院带来巨大贯标压力,想要高效贯标,就要依托数据管理工具,来完成不同编码的清洗与分类工作。

对此,望海康信一方面对医院现有编码数据进行拆分清洗,并依托算法工具实现数据匹配及校验,确保贯标准确率。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家医保局数据库的实时对接,实现医用耗材、药品、诊疗组三大目录编码的在线映射,支持标准数据自动对照、差异数据智能选择、供应商协助对照三种模式,同时智能校验,全面确保贯标效率。

特殊的考验:应急物资紧缺

2020年,医院供应链,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

尽管国家紧急出台了诸多管控措施,但在全国各大医院纷纷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及日益激增的物资需求下,还是出现了全国普遍性的物资紧缺。

“当时很多医院客户联系望海驻场服务人员,希望能够在现有系统上进行升级,以改善应急物资短缺及缺乏管控的现状。”望海康信依托于自身近五万家供应商资源,搭建了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并规划了两大功能板块。

其一是聚焦供需信息对接,医院可在线发布应急物资紧缺或接受社会捐赠公告,支持医疗供应商对应急采购公告进行在线响应,也支持全社会公益组织、供应商、个人在线捐赠,以优化物资供应网络,发挥信息聚合效应,助力医疗机构高效、快速寻源。。

其二是专注于应急物资管理,通过入库实时记录、出库自动消减、数据实时统计、出入库明细可查,实现应急物资库存的精准、高效管理。

应急物资管理平台之外,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数据价值,在疫情期间也得到清晰凸显。

“面对医用防护物资需求激增及储备紧缺的矛盾,不少医院的管理压力都直线上升。”望海康信依托医院供应链管理积累的历史数据,测算医院物资常规情况下的领用量,再结合疫情期间医院的人员、业务类别进行最大化物资需求测算,并根据最大需求这一数据,规范应急物资的入库与领用,让医院内部各个环节的配送、管理趋于平稳,避免物资领用上的恐慌与无序。

未来展望:让供应商和医院深度结合

用前瞻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管理模式,,助推医院、供应商乃至更多领域的客户,共同推动医改进程的深入,是深耕医疗18年来,望海康信不变的定位和使命。

而要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不断的挖掘和深入。

在医院特殊的背景下,医院供应链管理始终呈现供应商被动动作多、主动动作少的参与状态,随着医院精益管理升级的迫切度不断提升,这种只靠医院拉动的单点突破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医院现阶段的发展诉求。

“未来供应链管理,从需求侧来看,肯定要在医院与供应商、乃至厂商之间寻求突破;而供应侧,供应企业更要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和业务转型”,张妮指出,18年来,我们沉淀了近五万家供应商资源,从今年开始做了一些不一样的尝试与探索——开展区域型的面对面沙龙,医院、供应商、厂商等主体共同参与,聚焦当下热点话题、交流行业前沿理念、分享路径思考与实践经验。

躬耕于供应链,但又不止步于供应链。望海康信坚持认为未来医院供应链管理,一定是既要兼顾医院、客户,也要关注整个供应链中所涉及的其它相关方,尽可能为供应链生态中所有参与者都带来价值,居中链接,让信息得以共享,资源得以交互,生态得以共建。

在医疗行业,有客户评价望海每条数据都带着消毒水的味道,这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望海为医疗而生的隐喻。“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医疗信息化企业在医院管理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并不直接面对病患,但并不影响我们推动医疗的进步,这也是我们望海始终坚持并践行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